山东:青岛高新区“三链协同”打造减污降碳样板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 2025-11-25 15:38:35
◆陈占昌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近日公示了2025年企业(园区)气候行动案例名单,山东省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青岛高新区)凭借构建“三链协同”模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
作为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青岛高新区以系统性变革破解发展与减排矛盾,用5年时间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初步脱钩。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能耗强度下降近40%、碳排放强度降幅超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锐减23%—8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能源链革新:可再生能源重构清洁供能体系
要实现减污降碳,能源是关键。青岛高新区以“去煤化、增绿能、提效率”为方向,构建了“无废供热+绿电替代+余热梯级利用”的能源链变革路径。
园区果断淘汰传统燃煤供热系统,建成地表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能源站集群,形成“基荷热泵—调峰燃气—余热利用”三级供能模式。目前,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426.24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44%,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同步推进高新热电烟气余热回收、化工余热利用等项目,新增供热面积超200万平方米。
绿电替代同步发力。青岛高新区已建、在建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70MW,年发电量超6000万千瓦时;工业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整体达20%,年绿电使用量超8000万千瓦时,间接减排二氧化碳超5万吨。
产业链跃升:循环经济打通绿色转型脉络
产业是减污降碳的主阵地。青岛高新区以“1+2+1”现代产业体系(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引领,针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行业精准施策。
在生物医药行业,青岛易邦生物打造了“废鸡胚—有机肥—绿色农业—无废牧场—疫苗生产原料”的闭环链条,通过高温灭菌转化技术,实现年固废资源化近万吨,通过替代焚烧处置年减碳8200吨。
化工行业则以“碳足迹导航固废管理”破局。中远佐敦船舶涂料创新“碳足迹核算—处置路径排序—资源化优先”模式。通过绿电全替代和供应链碳账户管理,企业2024年单吨产品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下降48%。
管理链赋能:数字智治实现精准降碳
减污降碳需要智能化管理。青岛高新区构建“GIS+CIM”智慧能源中心,实时监控能耗与碳排放,推动经济增长与能耗“脱钩”,近5年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4.7%,总能耗仅增5.1%。
在危废管理领域,园区创新小微危废“四统一”模式(统一系统、账号、合同、处置),部署物联网监管平台,将小微企业危废暂存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1个月,处置成本降低40%以上。借助平台融合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危废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全生命周期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