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企推出PowerMax超级氢电站,可离网供电、极速建站
山东省人民政府
· 2025-11-25 10:38:54
鲁企推出PowerMax超级氢电站,可离网供电、极速建站
超级氢电站,能否破解“充电焦虑”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渗透率已超50%。然而“充电焦虑”的行业痛点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偏远地区充电桩布设不足,人口密集地区高峰期“一桩难求”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新能源车主面临“电车省钱但不敢跑远道”的尴尬处境。
10月27日,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德氢能”)推出PowerMax超级氢电站,并发布全球首台套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离网供电、极速建站、闪电快充、绿电消纳。
这种既不同于传统新能源充电站,又不同于加油站、加氢站的“新物种”,能否破解“充电焦虑”?
“新物种”离网也能充电
走进东德氢能生产车间,一个形似集装箱的设备摆在眼前。与传统充电站、加油站、加氢站复杂的基建不同,超级氢电站将所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箱体里,4个小时就能完成建设,即插即用。
“立项之初,我们就考虑要让后端建站更容易部署,就要实现装备标准化,像电脑、冰箱一样,落地开机就能用,这样的氢电站才会快速实现产业化。”东德氢能PowerMax超级氢电站项目负责人王坤说。
氢电站通过“氢电耦合”的“充电+充氢”方案,不仅可以直接给车辆加氢,还可以使用自身氢燃料电池进行发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实现“即发即用”“离网供电”。氢电站匹配了功率480千瓦的单枪,1分钟可以充8度电,约5分钟即可充满,相当于1秒可充电续航1公里。
“离网供电”意味着不需要接入电网即可充电,不用像传统电站一样申请电力报装及基础设施配套改建,可以节省大量的审批环节,简化建设流程和成本。同时,还能避免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减少对电网升级改造的依赖。
这一新型充电站的诞生,正是基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截至10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64.5万个,绝大部分为家用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设施(枪)453.3万个。而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则更少。充电设施不足的偏远地区,对新能源汽车来说仍是“禁区”。而节假日高峰的服务区更是“一桩难求”,影响出行体验。
这种结构性矛盾,呼唤一种全新的充电站模式。PowerMax超级氢电站以其离网供电、极速建站的灵活性,很好地契合了这些痛点需求。
氢能应用场景在拓展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一种来源广泛、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清洁能源。“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氢能、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也编制了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作为指导性文件。
受多重因素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未像电车一样走入千家万户,但是氢能利用已在诸多应用场景实现了突破——
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全国首个港口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配备了东德氢能自主研发生产的隔膜压缩机组,可满足港区氢燃料电池重卡等车辆的用氢需求;
在青银高速高密服务区,落地了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现场制氢、储氢、热电联供项目。项目利用光伏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并将高压气态氢气储存起来,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电池释放的热量还可以为服务区供应生活用热;
今年5月10日——贵州省六盘水首座氢能综合能源站顺利通过验收。东德氢能为其提供核心设备,能源站每天能保证130台—150台的氢能重卡加注;
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低空经济领域。东德氢能为国外某公司新型氢燃料电池飞机提供氢气共轨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将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产品的应用场景从交通运输拓展至低空经济领域。
价格下降后优势更大
今年6月,历时2年打造的临沂钢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完成调试。
这一现代化氢能产业基地,其变废为宝、重构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由东德氢能承建:经由压缩、净化、脱碳和深冷分离等工艺流程,上游116万吨煤炭干馏处理综合利用项目所产生的副产品焦炉煤气,能转化为临港化工园区多家企业加氢精制项目的氢气原料。
氢的抽取主要分为灰氢、绿氢和蓝氢三种类型。作为化工大省,山东氢气来源广泛,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化石燃料制氢规模较大。据测算,全省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较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
截至8月底,山东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192.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53%,实现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577.1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3.7%。由于风光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风光电制氢存储将成为解决绿电消纳的重要手段。
目前东德氢能业务涉及氢能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气体销售等,已申报了1000多项专利,掌握“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产品适用于不同气体压力的使用场景,涵盖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航空航天、交通、船舶、半导体等领域的绿色低碳应用。
“假设1公斤氢气的出厂价格是12元,可以发电16度,电价差不多0.75元/度,看起来和纯电站价格相当。但若是使用绿氢来源,成本会显著下降。”王坤表示。未来五年,绿氢的成本有望低于7元每公斤甚至更低。按此价格,PowerMax超级氢电站充电价格可大幅降至0.5元/度左右,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可以说,东德氢能PowerMax超级氢电站的诞生,打破了电网依赖与绿电消纳的瓶颈,将氢能的生产、存储、发电与充电融为一体,构建起一个真正自主、清洁、高效的微型能源生态。(记者 董卿 从春龙 通讯员 姚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