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与昔日客户“反目”,光伏“卖铲人”真的急了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5-11-20 17:20:42

手撕同行,拳打客户,已“疯魔”?......

前一阵行业媒体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捷佳伟创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亚电科技隆基绿能诉至法庭。

行业内的专利诉讼虽已屡见不鲜,但此番被告名单中隆基绿能的出现却出人意料。作为组件龙头,隆基绿能本是设备商捷佳伟创的重要客户。通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竭力维护这种核心客户关系,如今双方对簿公堂也就意味着关系的破裂。

然而设备企业状告主材企业也并非首次。此前,奥特维告光远股份专利侵权之时,也一同起诉了中节能太阳能。

不仅告同行,甚至连客户也不放过,设备企业似乎已“杀红了眼”,而这背后折射出了设备企业的生存焦虑与困局。

光伏“卖铲人”危矣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了 21 家光伏设备企业的今年三季度的业绩。相比主产业链企业,设备企业的业绩好看很多,整体依旧维持盈利,仅有 4 家企业出现亏损。

不过与同期相比,设备企业的净利润整体却呈现下降趋势。今年前三季度,统计在内的 21 家设备企业共实现净利润 84.70 亿元,同比2024年三季度下降了 27.93%,超七成企业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

净利润下滑的同时,设备企业的应收账款却仍在走高

根据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 21 家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合计 525.70亿元,同比增长 6.94%,甚至与 2024年末相比高出 10.64%。

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让设备企业已是苦不堪言,而合同资产合计减值准备更是让设备企业“破防”

由于未统计到迈为股份、高测股份、奥特维以及金博股份4家企业的数据,这里仅以剩余17家设备企业数据分析。

根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光伏设备企业合同资产合计减值准备达 7.08 亿元,同比增长 92.74%已接近 2024年全年水平(注:2024年统计范围内的设备企业全年合同资产合计减值为 7.17亿元)。

其中17家光伏设备企业中,捷佳伟创等 8 家企业上半年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已超去年全年

然而,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也使得设备企业更加焦虑。

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此次反内卷不仅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还要严禁新增产能。去年 11 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正式发布,其中就提及“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当市场的“蛋糕”无法做大,竞争便成了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在有限的市场中,企业除了苦练内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压制对手。此时,专利战便成了一把精准而致命的利器

在此存亡之际的背景之下,谁还顾得上往日情分,设备企业与昔日客户关系破裂也是一种无奈的必然。

自救之法:出海&出圈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在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反内卷、防止过分内卷仍然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要需要解决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光伏扩产项目将不复往日光景,对于设备订单需求也将萎靡,竞争更加惨烈。如此,设备企业想要存活则须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开辟海外市场可谓是当下国内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设备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随着中国光伏的发展壮大,中国光伏设备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也保持着绝对优势。但在出海上,前期设备企业是通过主产业链企业在海外建厂来带动。如今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支持与发展本土化生产,这对于设备企业来说是重大机遇,但也潜藏着深刻隐忧。

向海外出售最先进的光伏设备,虽能短期获益,但长期来看,尤其当前中国光伏还尚未走出低谷时期,如此恐有“养虎为患”之虞。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此前也曾强调,光伏企业出海一定要把关键环节掌控在自己手中,要保持足够的技术代际差,不能挖中国的墙角,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领先。

除了出海之外,设备企业还可“出圈”自救。当前不少设备企业已在行动。

与光伏产业相近的半导体和储能领域成为许多设备企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首选。但也有企业选择“大跨步”进军一个全新的全产业链领域,试图在更广阔的赛道中重构自身的竞争壁垒与成长逻辑。

2024 年年报中高测股份透露:“公司密切关注人形机器人领域精密磨削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公司磨削研发能力场景迁移,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磨削方面的设备研发。”

今年 11 月 13 日,有高测股份间接控股的“高测智慧(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与销售、智能机器人制造与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等。

在光伏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金博股份选择大力开拓交通锂电等新业务领域。因此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 6.18亿元,同比增长 40.3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