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华:中国光伏行业“在变局中重塑发展格局”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整理 · 2025-11-18 19:30:12

可以说我们这前9个月是生活在一个变局当中,行业的发展格局也在这种变局当中得以重塑。与此同时,我们也捕捉到了一些行业发展当中的积极信号。......

“我们光伏制造环节的整个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一路高歌猛进,在向全面调整、深度全面调整转变。”

在 11 月 18 日召开的“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中国光伏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作《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主题演讲。

演讲原文如下(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对方审核)

回顾

首先,王勃华先从四个侧面汇报一下前三个季度的情况。从今年1-9月的光伏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非常多、变化非常大。可以说我们这前9个月是生活在一个变局当中,行业的发展格局也在这种变局当中得以重塑。与此同时,我们也捕捉到了一些行业发展当中的积极信号。

首先我们看制造端四个产业链完成的情况:1-9月的产量有增有降,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四个环节)增速全部出现了下降,有的环节下降的幅度非常大,这是十几年来的首次。

大家知道,十几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特别制造端的产量一直是以高于两位数字的速度在增长。即使到了去年(2024年)也还是两位数增长,前年的时候我们四个产业链环节的同比的增长都超过了60%,非常高速的增长,但现在增速降下来了。这说明了我们光伏制造环节的整个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一路高歌猛进,在向全面调整、深度全面调整转变。王勃华认为这对于当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来讲,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在应用端,我国前9个月光伏新增装机达 240.27GW,同比增长了49.3%,增长速度提升了2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超过了我国装机历史上第二高的年份(注:2023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216.3GW,2024 年为277.17GW),所以这个速度是非常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端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变化特点。1-5 月,同比增长118.7%,可以说是高速增长。但是从6月开始,6-10月就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 6 月份降幅最低也已接近 40%,进入三季度以后基本降幅基本在 50%以上。这说明了应用端的发展也在放缓

在进出口方面,虽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仍然是在下降的,但可喜的是,在连续两年的下降当中,今年的下降幅度是同比大幅收窄了20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出口额下降幅度在35.1%,到今年降幅为14.9%。

王勃华认为这是我国光伏行业自律的效果有所显现,内卷外化的趋势有所遏制。所以从全年上来讲,整个价格是处于止跌的状态,而且基本稳住。在这种情况下,硅片和电池片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组件(价格)持平。

供应链价格方面,今年前三个季度波动比较大,比较明显是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个在时间节点的冲击下,今年前9个月整个都是波动起伏的状态。

截至到9月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均价同比年初增长了31.6%、6.8%、6.5%和基本持平。

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是制造端,多晶硅今年1-9月的产量为97.4万吨,同比下降了 32.8%是四个主产业链环节中增速下降最快的。(多晶硅)去年同期还增长超 40%,今年就同比下降超过 30%。综合来看,多晶硅增速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从季度表现来看,多晶硅下降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季度。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价格比较低,已经低于现金成本,所以有些企业就降低了开工率;另一方面这段时间尤其是西南地区属于枯水期,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企业也在主动的关停产能;再一方面是去年的基数比较高,去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106万吨,比今年前三个季度还多出了接近10%。

三季度多晶硅产量虽同比下降,但环比呈现增长,主要原因是下半年的受政策预期的影响,特别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这一规定的要求,同时西南地区也进入了丰水期。

硅片产量为490GW,同比下降12.5%,增速下降处于第二位,共下降了46.8%。

从各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王勃华认为是和需求下降直接相关;二季度同比、环比则出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特别是环比,这主要是受抢装影响,两个抢装节点都发生在二季度;三季度同比、环比均呈现增长,主要得益于电池片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硅片出口的小幅增长,同时二季度受“抢装潮”影响,部分海外交付延至三季度。还有部分受出口退税取消的预期影响。

电池产量前三季度495GW,同比增长8.8%。

分季度看,一季度产量同比、环比均出现了下降,因为一季度对于电池组件来讲是我们的传统淡季,再加上行业自律方面的一些推动的影响;由于两个抢装节点均发生在二季度,我国光伏同比装机的增速达到了168%,环比达到了155%,呈现爆发式增长,再加之电池环节以销定产的特点,所以影响就更加显著;三季度国内市场大幅下降,所以电池环比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但是同比有所增长,这与三季度电池的出口市场的需求增长是有密切关系。

组件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产量是443GW,同比增长12.2%。该环节与电池环节高度相似,季度表现特点一致。

应用端方面,今年1-9月光伏新增装机非常可观——超240GW,同比增长接近50%。而且二季度还诞生了一个历史之最——5月份单月装机达92.92GW,创下月度新增装机历史新高

分季度来看,三个季度整体受政策节点的影响都非常大。整个(新增)装机情况呈现前高后低,而且有点呈现脉冲式发展的状态。

各个季度的特点不一样,比如说第一季度我把它叫做渐进式增长。因为1-2月还是小幅的增长,但到了3月由于136号文的关系,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所以整体算下来,一季度同比增长了30%。

二季度我把它叫爆发式增长,二季度(新增装机)同比增长接近170%,装机量相当于去年二季度的2.7倍。

三季度的特点就是断崖式下跌,其原因如下:从时间节点角度来看,两个抢装节点都刚刚结束,集中式并网的节点还没有到来;从政策角度看,尽管国家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应用端的具体政策还没有落地,(行业)处在一个尴尬期;从价格角度来讲,价格开始上涨。上述原因综合导致三季度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特别是7、8、9这3个月的月均装机大约在10GW左右。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三季度装机量骤然下降情况的出现,已经是在市场的,悲观情绪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得到的。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有可能是我们今后数年的月度装机的一个下限水平。即使是这样的下限水平,我们全年加起来应该也有100GW的装机量,这也是比较好的。因为除了2023年和2024年之外,我国全年新增装机最高水平也就是87GW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硅片和组件的出口量都是负增长,三季度过去以后,由负转正,这两个环节都出现了增长。其中电池环节的增长速度由上半年的74% 提高至了90%,出口量在快速的增长。

出口结构方面,随着海外产能的扩展,我们(光伏行业)的出口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前是组件(出口量)占绝大多数,现在电池(出口量)上来了。去年电池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里面的占比是 7%,今年前9个月过去已经达到了13.1%,占比提升了接近1倍。

组件的出口市场的分布方面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是多元化市场的趋势继续走强。1-9月,我国对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的(组件)出口出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有50个国的增长率超过了100%,2024年底时增长率超过100%的是33个国家。另外一点在组件出口额排名前10的市场的占有率今年1-9月低于60%,达到了52.6%,这是首次出现这种情况。这也说明了海外市场的集中度在下降,多元化的趋势在走强。

另外在区域分布方面,传统市场比如欧洲市场、南美市场(出口量)在放缓,但反过来非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的出口量显著增长,其中其中非洲最明显,增长达到了58.5%。非洲57个国家中有44国增长,最大增长来自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等。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今年前9个月出现了大批量的小规模市场同时爆发,新兴市场逐渐成为光伏组件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产业链价格方面,突出的特点就是全年波动比较大,而且这种波动受政策节点的影响非常大。总的来说,电池组件硅片环节受到分布式政策136号文的影响,上半年价格就开始起伏——3月达到高点,4月进入下行通道,到了6月进入到了价格低点。

6月27日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环节受到了不低于成本销售要求的影响,7月初价格开始回升,并且整体保持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没有传导至组件

三季度以来,受需求侧的影响,组件价格没有得到有效回升,目前还处于承压状态。王勃华表示这和应用端对于价格的接受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从经营方面来看,整体亏损在收窄、整体在改善。营业收入方面,尽管仍处于下降状态,但是下降的速度在逐季地放缓。

在经济效益方面,比如说企业的净利润,整体仍然还是亏损,但亏损幅度在大幅下降。特别是三季度,同比二季度下降了大约4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

从毛利率角度来分析,在一季度达到了最低点以后,到三季度已经回升到了5.01%,这是在营业收入下降,固定开支不变的情况下。所以毛利不降反升,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们的企业订单的盈利质量在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在积极响应行业自律的承诺,以及不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要求

在建工程方面,进入2025年,属于低状态,比起2024年的最高点,到了今年三季度的时候已经下降了4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们的在建工程也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

展望

最后,王勃华从三个角度简要展望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

首先,从宏观的发展环境方面来看,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坚定决心不变,甚至还有所加强。王勃华认为这是继续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最大底气。

从顶层的角度,近期也出台很多利好的消息,都有利于光伏行业的发展。王勃华提到,在9月24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3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等目标,王勃华表示,这就意味着每年全国新增光伏风电装机不会少于200GW。

第二,政策带来短期阵痛、长期利好,行业仍需学习适应过程。

从政策环境来看,近期光伏等新能源相关政策出台的密度非常高。10月份国家和地方就出台了64条光伏行业相关的政策,其中还出台了一些对行业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和指导意义的重要政策。

但是王勃华也提醒,虽然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但由于新的政策出台,必然会为行业现状带来一些变化,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的震动。例如,新能源机制电价的竞价工作,会导致风光发电电价比较低,影响部分区域的投资积极性,但从长期来看,竞价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体现各个地区新能源电力的供需情况,利用价格信号更加直观地规划引导投资

同时,竞价工作如果能和”反内卷“工作结合起来,就能够守住合理的技术成本前提下,通过价格压力来压缩不合理的非技术成本的空间,这将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但他同时也承认,行业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市场对竞价机制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反应速度和决策过程还偏慢,交易策略还需要优化,但这都是行业必须经历的学习、适应,甚至洗牌过程。

第三,全球光伏市场增长预期放缓,但基本需求仍保持稳定。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25》报告显示,2025年到2030年,全球每年还都有不少于550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并且除了2026年可能会由于过去的非常规的高速增长,以及某些主要市场有阶段性的调整,所以导致2026年判断可能会有增速下降以外,2027年开始全球光伏装机仍将会步入逐步一个增长的态势,王勃华认为,“这个说明刚需还在。”

此外,王勃华认为,从应用前景及新场景的拓展角度来看,全球电力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王勃华举例,电动汽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端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高度依赖稳定、低价的电力供应。应对极端气候对绿色电力形成刚需,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化进一步提升能源自主化需求。

此外,新兴市场电力需求正在快速上涨。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形成稳定、低价的电力刚需,小型光储系统助力非洲等广大无电地区低成本接入电力。

王勃华最后总结到,总之,不论是从光伏行业的发展宏观环境的利好、政策环境的改善,还是全球需求市场的乐观,光伏行业都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发挥特有的韧性,早日走出困境,迈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