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乐陵推进“一户一策”治污水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 2025-11-18 15:53:10
◆本报记者董若义 通讯员孙江波
山东省乐陵市近年来锚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环境整治核心任务,在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成效巩固上持续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乐陵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重点工作。明确农业农村、畜牧、环保、乡镇(街道)等部门职责,建立“网格化督导+县乡联合验收”机制,对农村生活污水、新增设施配建等工作闭环推进,确保治理任务落地。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统筹资金,推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站尾水潜流、表流微湿地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村污水治理能力。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建成4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为污水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乐陵市坚持“一户一策”,针对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等特点,创新实施“单户污水净化+资源化就地利用”模式,采用“隔油沉淀+过滤吸附/生物处理/植物吸收+土壤渗滤”的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农户生活污水收集后进入微生态污水净化设备,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实现就地利用。截至目前,已完成60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58.3%。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痛点难点,乐陵市创新治理模式,对140个村实施资源化治理新模式,推动治理效能提升。坚持“不破坏原有道路”原则,通过村内雨水明渠收集农户污水,经三格式沉淀池初步沉淀后引入村内坑塘;坑塘内铺设管道、安装太阳能水泵与曝气机,搭配挺水植物净化水质,净化后水体用于周边树林、果树灌溉,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步在坑塘周边建设人行步道、太阳能路灯,兼顾环境改善与便民需求。
结合各镇街村庄分布、地势等实际,探索多效合一治理新路径。在铁营镇,针对地势低洼、辖区内坑塘多的特点,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养殖+光伏+污水治理”融合路径。建成总投资204万元、占地80亩的6个泥鳅标准化养殖池塘,同时利用905亩闲置坑塘打造“渔光互补”光伏项目(覆盖3个行政村),村集体年增收50余万元,收益反哺农村坑塘污水治理,形成了稳定的“治理—收益—再治理”的良性循环。
在孔镇镇,针对村庄分散、耕地集中的特点,投资8000万元推进微藻肥减肥增效技术示范项目。设50亩试验田开展藻类生物肥替代化肥试点,产量较常规施肥提升20.4%,总氮入河量减少4.6%;同时,依托微藻高效同化氮磷污染物的特性,将其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民增产增收、农村水环境改善的“多效合一”目标。
在黄夹镇等乡镇,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巩固的需求,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为基础,创新构建“尾水净化+景观营造”一体化路径。对7个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尾水潜流、表流微湿地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对尾水进行二次深度净化,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将微湿地与乡村步道、绿植景观相结合,打造兼具生态净化功能与观赏价值的农村景观节点,既提升了出水水质稳定性,又为村民增添了休闲游憩空间,实现污水处理的环境效益与乡村人居环境美化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