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2个终止、1个延期后,光伏跨界新秀又一35亿项目要“黄”了?
屡败屡战。......
2月8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由于年产5GW N型高效电池片、5GW 切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投资金额远高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目前公司尚未明确具体资金来源安排。
该项目的实施存在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环评、项目审批、融资环境等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出现顺延、变更、中止或终止的风险,能否顺利推进不确定性较大。
此前,2024 年 1 月 11 日,沐邦高科与安徽省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其中项目一期建设年产5GW N型高效电池片、5GW切片生产线,并于 1 月 15 日首次披露公告内容。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 330 亩,投资金额预计 35 亿元,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29.0653 亿元,铺底流动资金 4.985 亿元。
1 月 25 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为实施项目需求,公司拟在安徽铜陵设立沐邦新能源(铜陵)有限公司(拟定名)为项目实施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
低资金撬动大投资
光伏项目接二连三难逃“夭折”命运
资料显示,沐邦高科成立于 2003 年,原是一家益智玩具企业。2022 年 2 月,公司宣布收购以硅片为主营业务的豪安能源 100% 股权,正式跨界进军光伏,形成了“光伏+玩具”双主业运营格局。
但沐邦高科的的“追光”之路坎坷不断。
事实上,该年产5GW N型高效电池片、5GW 切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并非是沐邦高科首个遭遇重大风险的光伏项目。
此前沐邦高科已有江西、湖北两个光伏项目的投资协议以“终止”收场,还有一个广西的光伏项目虽然尚在推进,但进度却远不如预期。
2022 年 6 月,沐邦高科与江西省安义县人民政府签订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的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仅在两个月后,该框架协议终止。沐邦高科对此解释称,双方就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但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
2022 年 8 月,沐邦高科又火速与湖北省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投资规模预计48亿元。但该项目也同样以“难产”告终:沐邦高科在2024年1月的公告中称,截至目前双方未形成具体合作协议,决定终止该协议。
2022 年 7 月 20 日,沐邦高科广西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52 亿元,其中梧州市人民政府计划投资 14 亿元,沐邦高科计划投资 38 亿元。截至 2023 年末,梧州市人民政府已投资 9.6284 亿元,公司已投资 11.8599 亿元。
据沐邦高科 1 月 15 日的公告披露,目前该项目主厂房钢结构已封顶,土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5 条生产线设备已到场,生产线和相关辅助设备正在陆续安装调试。不过,按照原计划,该项目应于2023年四季度实现投产。
沐邦高科光伏项目情况一览
沐邦高科进军光伏时轰轰烈烈、紧锣密鼓,结局却令人如此唏嘘。
资金的捉襟见肘,或许是沐邦高科屡战屡“败”的一重大原因。
2022 年一季度末,沐邦高科货币资金余额仅 0.69 亿元,净资产仅 9.36 亿元。2023 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68 亿元(未经审计),对应的短期借款 2.07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25 亿元、长期借款 2.24 亿元,长短期债务合计为 5.56 亿元,期末资产负债率高达 81.49 %。
不过,在被沐邦高科视为主营业务转型之年的 2023 年,沐邦高科的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超九成,且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根据沐邦高科发布的2023 年业绩预告披露,2023 年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3 亿元到 0.4 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为 0.1 亿元到 0.15 亿元。
遭遇光伏寒冬
行业项目终止、延期消息不断
自 2023 年以来,随着产能过剩的声音愈来愈烈,市场不断传出光伏项目减产、停产、延期投产的消息。尤其是2024年开年来,坏消息不断。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沐邦高科铜陵项目(一期)是 2024 年第6个宣布终止、延期甚至停产的光伏项目。
1 月 25 日,漳州发展发布公告表示将终止 16.65 亿光伏项目融资计划。
2 月 2 日晚间,向日葵发布关于终止投资合作协议并注销项目公司的公告,其年产10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被终止。
同日,艾能聚发布公告,对公司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后续复产情况视未来市场需求订单情况而定。
2 月 6 日晚间,亚玛顿发布“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称,拟对公司募投项目 “大尺寸、高功率超薄光伏玻璃智能化深加工技改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延期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2 月 7 日,中来股份表示,结合目前光伏上游硅料市场情况,公司年产 20 万吨工业硅及年产 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已缓,项目能否顺利投建存在不确定。
目前,光伏行业迎来寒冬,如何穿越周期“活下来”成为绝大光伏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