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M研报 | 新一轮行情来了?光伏反内卷,券商怎么看...
券商们如何看待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行动?光伏反内卷能否成功助推价格理性回升?又还需要哪些助力因素?光伏企业新的机会又在哪里?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整理了近期部分券商观点,以供各位参考。......
当下,“反内卷”已成为众多光伏从业者的热议话题。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调研,光伏行业 “反内卷” 引发减产控产,推动硅料价格五连涨,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也持续上行。但受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制约,价格涨势放缓,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已现松动迹象。(详情请点击:“二轮涨”难敌需求寡淡,光伏组件价格涨势现乏力)
后续,券商们如何看待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行动?光伏反内卷能否成功助推价格理性回升?又还需要哪些助力因素?光伏企业新的机会又在哪里?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整理了近期部分券商观点,以供各位参考。
民生证券:光伏行业无序“价格战”迎来规范化拐点
6月以来,光伏板块走势整体较强,民生证券认为主要是受到国家针对“反内卷”密集发声、以及产业链价格回暖的影响。
民生证券表示,近期高层多次提及光伏行业,强调“反内卷”以及落后产能出清,当前“反内卷”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可以预见的是后续高层有望推出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对光伏供给侧的出清产生正面影响。
与此同时,叠加行业自发性的产能管控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民生证券相信光伏行业供给侧出清的拐点正在到来。
中信证券:“反内卷”立竿见影,“去产能”非朝夕之功
在“反内卷”的政策倡议下,近期硅料硅片报价已有所抬升。
中信证券在报告中预计,受上游硅料报价集中调整的传导效应影响,后续电池、组件,乃至部分辅材环节也将有所顺价和涨价。同时,基于供应链涨价的预期,渠道商及电站终端或也将采取一定的采购加库动作。
不过,在中短期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市场仍存不确定性。
尤其是国内光伏刚经历一轮抢装潮,需求已出现回落,且绿电市场化交易政策正式实施后,或导致终端收益率下降和供应链涨价容忍度有限,后续实际成交价(考虑搭售、满赠等优惠)和进一步顺价能力有待观望。
中信证券认为,只有在严控落后产能复产的前提下,市场供需关系出现实质性改善,产业链价格方具备进一步的回升能力。
长江证券:下一步或将限产销,进一步约束供给
近日,长江证券通过对比其他行业的历史经验,表示在本轮光伏反内卷进程中,下一步有望通过限产销方案的严格实施,进一步优化行业供需,推动产业链价格上涨,构成下一步的行情催化。
对于方案的严格程度,长江证券预计将高于去年Q4提出的配额制,以对产业链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同时限产量方案的约束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
监管方面,长江证券表示可通过检测耗电量等指标实现企业监督,通过罚款、加大限产力度或要求停产整治、信用惩戒等方式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并将限产结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即可确保限产方案的有效实施。
中信证券:技术创新是破除内卷竞争的根本解法
中信证券指出,“反内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而光伏行业因同质化低价竞争和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突出,成为本轮“反内卷”的核心阵地。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认为,在市场化为导向下,随着行业回归规范有序竞争,叠加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落地,光伏产业链有望实现价格合理回升与盈利修复,基本面将得到夯实改善。
不过中长期来看,光伏反内卷不应仅局限于解决存量产能过剩,更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同质化困境,实现产品差异化、市场高端化与制造品牌化。
华泰证券:能耗管控+产能收储,助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华泰证券表示,能耗指标或为产能出清重要抓手,后续可能对存量及新增产能实行管控,并与产能收储协同推进,驱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研报显示,在7月召开的CPIA 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华泰证券认为此举主要侧重于限制新建产能。
而此前工信部印发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共涉及了41家硅料企业,华泰证券认为此举后续或对存量产能能耗实行管控。
申万宏源:政策落地阶段,硅料成为重要抓手
自7月1日第六次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以来,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申万宏源在近期证券研报中表示,后续预计会有更多行业政策和法规落地。
在光伏行业中,最为核心的是上游硅料环节。本轮光伏反内卷的核心政策是对多晶硅落后产能的破产重整,预计后续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联合平台设立与承债式并购产能。整合方出资成立平台公司,按照6-8亿元/万吨投资强度,对过剩产能进行承债式收购,并支付首期价款。首期资金需求规模约200-250亿元,来源为产业方股东及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并购贷、AIC、AMC等)。
标的企业债务重组。对标的企业开展债务重组,职工及税款债权、小额债权等优先以现金清偿,剩余债权则通过展期分批还清。
提取去产能资金与平台公司高效管理。硅料价格回升后,整合方运营产生的增量现金流,将按月提取至平台公司,用于支付标的企业对价及浮动对价、偿还标的企业债务、平台公司债务本息及平台公司运营。
国泰君安期货:国内抢装结束需求退坡,海外亦难有明显增量
国泰君安期货在《2025 年光伏行业半年度行情展望》中指出,国内市场方面,受相关政策带动,上半年光伏市场出现 “430”“531” 两轮抢装,但这也导致三季度装机需求提前释放,进入需求真空期。该机构预测,国内三季度新增装机约30GW,同比减少49%,环比减少71%。
不过考虑到 2025 年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泰君安期货认为,进入四季度,年底仍会有集中式装机的常规性抢装,预计新增装机约57GW,同比减少51%,环比有所增加。
海外市场中,欧洲因经济走软,光伏补贴或退坡,部分国家还面临消纳难题,装机增速预计回落;美国受贸易壁垒等限制,装机表现预计平淡。
海外市场的亮点在于印度、中东等国家,均已出台政策补贴扶持光伏产业。不过整体而言,尽管新兴市场增速较快,但由于印度及中东市场装机占全球比例不高,难以给海外装机带来明显增量。
因此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海外非欧美市场新增装机167GW。
中信建投证券:短期抢出口,长期转向其他高价值市场
近日,中信建投证券通过复盘美国过去对中国新能源制造业的限制政策,发现其趋势表现为限制范围扩大、手段增加、程度趋严。
基于此,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后续除无可替代、价格敏感度低或确实竞争优势特别明显的环节外,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的空间将持续缩小,长期看不宜对美国市场政策有过高期待。
针对当前现状,中信建投证券从三方面给出企业建议:
一是把握抢发窗口:2026年起需满足非中国援助比例要求,终端客户才可拿补贴,叠加2026年储能301关税进一步上调17.5%至25%,因此2025年将是抢发的黄金窗口期,可避免关税和援助比例限制。
二是保持技术和成本领先:短期来看中国产品较难替代,可通过豁免条款、技术授权、股权代持、混合供应等方法实现正常供货;而长期来看产能规模优势可通过时间和政策扶持被追赶,核心在于保持技术参数和成本领先带来的超额经济性,以弥补关税、补贴等问题带来的弱势。
三是积极探索除美国外的其他市场如欧洲、中东等,机构预计2025-26年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大储需求绝对值将超过美国,同比增速超过50%。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