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210多家鲁企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
山东通过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以“拨”改“投”方式支持科创企业,累计投入超29亿元,惠及210多家企业,撬动社会资本超9亿元,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拨”改“投”浇灌科创森林
210多家鲁企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
“‘行者泰山’正在备战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4×100米、1500米、100米障碍赛,都是它的挑战目标。”8月初,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宝特”)董事长范永告诉记者。
这家“明星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财政在其中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范永介绍,2023年2月,公司收获省级财政科技股权投资近1500万元,机器人研发得到关键的“第一桶金”。在政府投资带动下,2024年公司又接连获得“联想之星”和济高财金投资,为其后续技术研发提供支持。
为优宝特早早注入“甘霖”的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是近年来省财政厅深化财金联动的典型政策。即,改变传统奖补方式,强化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以财政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链前端,带动各类创新资源向科技企业集聚,浇灌科创“森林”,打造一流科创“生态”。
自2020年起,已有210多家企业受惠于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改革,超29亿元金融“活水”润及破土而出的“小而美”科企。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3年10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省级财政科技股权投资项目改革工作方案》,将“成长性、创新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由山东财金集团所属财金资本公司负责具体投资运营工作。
财金资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资本往往追求高回报率,最看重的是收益,特别是短期可见的资本增值。但作为财政股权投资,投资思路则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性。
“财政股权投资不会只盯着相对成熟的明星企业,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会给予重点关注,在企业成立之初便予以‘哺育’,甚至会早于天使轮为企业注入资金。”可以说,财政科技股权投资充分发挥了耐心资本作用,投资参股期限一般为3—5年,最长可延至10年,从而带动各类创新资源向科技企业集聚。
按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原则,财政科技股权投资重点投向我省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企业,并取得丰硕成果。
例如,山东瑞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一次性手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技术服务。2024年,该企业获得财政股权投资2500万元,用于年产100条数字化智能医用手套生产线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因企施策 按需而投
解决了“钱投给谁”的问题,“钱怎么投”便成为关键一环。高质量地“把钱投出去”,才能让钱成为撬动增长飞轮的支点。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科技股权投资有股权直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省市联动投资等多种形式,匹配了不同发展阶段、发育程度的企业需求。
对于尚在“发育期”但前景广阔的企业而言,“先投后股”是优选方案。2021年成立的山东脉和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3D打印技术在骨科外固定领域的应用,其自主研发的创新性产品具备商业化产业化价值前景。
然而,由于技术研发尚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投资者持谨慎态度,企业资金短缺,创新研发进程面临停滞风险。
2024年财政资金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该企业500万元,即先行给予项目补助500万元,在该笔资金支持下,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804万元,较2023年翻了一番。双方约定,待企业成长发展至符合投资条件时,财政补助将转为股权投资。
“拨投结合”的支持方式则有助于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比如,淄博益君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金针菇产业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及农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财政资金以“拨投结合”方式支持该企业1000万元,即项目补助500万元、股权投资500万元同步拨付企业,用于金针菇新质技术创新与产业示范项目。
对于已经跨过“发育关”,较为成熟且有丰富融资经验的企业,大额“股权直投”的方式更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液态电池领域,手握领跑全球的全钒和铁铬两大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及50余项核心发明专利。
液流储能的内控及财务负责人迟庆峰说,2024年底注入的2500万元股权直投资金是公司两轮融资空档期的关键注资,直接促成了国内最新型电堆的诞生。
“财政资金成了‘金杠杆’”
投资,最好的效果是“四两拨千斤”,用钱撬动钱,用信心撬动信心。
财政股权投资对企业而言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是对其发展潜力的认可,能够形成信心磁场,撬动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政府领投、资本跟投”的联动效应。
对此,迟庆峰深有感触,“财政投资到位后,促进了我们与其他资本的快速对接工作。”他回忆,去年12月拿到这笔资金后,中字头的头部投资机构也加快了投资步伐,最终融资金额超过亿元,整个融资过程实现闭环。
财金资本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企业在获得省财政资金“加持”后,信用评级、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慢慢变成了企业去选择一些优质资方,企业有了反向选择的主动权。
以青岛逢时科技为例,短短六年间,该企业跃居全球磷虾油销售额榜首,并于2025年年初顺利拿到财政股权3000万元投资,目前正在上市筹备阶段。
其负责人表示,“筹备上市时,有了这笔投资是一个加分项,多元持股的结构下,企业的信用评级也提高了。未来,不管是对各方面的资源协同,还是对我们自身的资本市场规划来讲,都是有力的支持。”
对于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两年的烟台万隆公司而言,财政股权资金犹如“救心丸”,及时注入关键活力。万隆公司副总经理李宗广介绍,目前,公司有38个股东,自从去年12月获得财政股权投资2500万元后,公司股权结构得以优化。
同时,“投贷联动”机制还撬动了银行1:1的贷款额度,让万隆公司在上市关键期大为受益。“财政资金成了‘金杠杆’。”李宗广感叹。
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岛给出了这一“金杠杆”的具体撬动力度——“两千万带动一个亿”。“政府给我们投两千万,银行授信就能增加两千万,我们有了资金就能放开手脚拿大项目,后续订单又有数千万,加起来撬动一个亿没问题。”他解释,财政股权投资还能串联起被投企业,使投资平台成为“资源平台”。
截至今年7月,财金资本公司通过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助力存量被投企业年内撬动社会资本跟投9.23亿元,吸引增加金融授信62.36亿元。(记者 张瑞雪 刘祯周 赵丰)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