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90亿!“代工王者”时隔14年再度抄底光伏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4-03-14 18:15:11

从业14年,归来仍是新人。......

近日,“人工智能的尽头是新能源”这一热词登上热搜,一时间再次将新能源推上了风口浪尖,为本就大热的新能源行业再添一把火。

3月13日,“代工王者”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与旭智资本签署协议,合资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并拟发起设立绿能开发基金,共同拓展中国大陆绿能业务。

双方合资设立资本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绿能资产投资公司,聚焦绿色发电项目,最终目标每年取得20亿kWh绿电权益。

双方规划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人民币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携手布局太阳能、风能及配套储能等绿电产业,预估可取得60亿kWh绿电权益。

可见,富士康也加入了新一轮的光伏的热浪中来。但与其他跨界追光企业不同的是,富士康在光伏圈算是“老人”了。

富士康追光14年,归来仍是“新”人

2005年-2010年是中国光伏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彼时施正荣带领无锡尚德,苗连生带领英利新能源、彭小峰带领赛维先后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钟。

当时欲转型的富士康抓住中国光伏黄金期的尾巴,2010年,富士康就与英利绿色能源合作在山西大同建设年产2.7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总规模为年产1GW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项目。由此,富士康进军光伏行业

到了2011年,富士康进军光伏的脚步加速:8月与保利协鑫、山西大同市政府签署了新能源与新兴产业战略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包括化学级工业硅、多晶硅、多晶硅铸锭、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9月,富士康投资15亿美元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落户江苏盐城。

资料显示,仅2011年这两个项目总投资就高达1000亿元,其中山西项目投入900亿,江苏项目投入100亿,最终两大基地的规模为:多晶硅产能10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达10GW。

2011年,中国光伏史上著名的“欧美双反”事件发生。当时“脆弱”的中国光伏产业可谓受到了致命一击,一时间上百家光伏企业纷纷倒下。

在此背景下,富士康放缓了其在光伏行业的脚步,但却未放弃光伏。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一方案称,富士康将在广西投资建设20座太阳能发电厂以及5家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总投资超百亿元。

行业内对于富士康的抄底行为各执一词,一方认为富士康或凭借自己的规模优势击垮其他巨头,另一方觉得富士康在此领域并无技术积累,将难有所作为。

而富士康创始人曾表示,在光伏行业,富士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

根据工业富联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旗下已拥有多个子公司,专注太阳能发电装置逆变器及其零配件、太阳能光伏设备及配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等业务。

虽然过往十多年间在光伏行业摸打滚爬了一圈,可从现有资料来看,富士康无论是在产能、产量上、还是财务数据上都无直接体现光伏对其的影响。

此时抄底,会是好时机?

据网传消息,富士康早在2009年就组建了光伏电池团队,但一直在等待一个进入光伏行业的好时机。第一次的入局光伏无论从经过还是结果上看,显然对于富士康来说不算良机。

在当下双碳背景下,光伏装机需求量持续上涨。而近日市场传出95%的新能源消纳红线放开的消息,业内预计这一政策不日或将落实,助力光伏装机增速继续提升。

而光伏行业也正在经历周期性、阶段性产能过剩,光伏产业链价格也不断走低。受此影响,光伏各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例如,刚公布2023年业绩的钧达股份,2023年净利增速整体放缓,同比增长13.77%,但其四季度出现亏损超8亿元

如此看来,此时抄底算是好时机吗?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