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组件”败也“组件”,“稳王”960亿豪赌之路,为时晚否?

数字新能源DNE · 2023-07-20 09:04:32

当年的“组件五巨头”终于走到了“一体化五巨头”。......

当年的“组件五巨头”终于走到了“一体化五巨头”。

阿特斯7月16日晚间公告,宣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投建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

项目总体规划涵盖12万吨工业硅项目、10万吨多晶硅项目、80GW坩埚项目、80GW单晶拉棒、20GW单晶切片、20GW太阳能电池片、10GW光伏组件项目以及5GW相关配套产品项目。

比之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组件四巨头一体化的轰轰烈烈,阿特斯的一体化来得低调而迟缓,以至于本次呼和浩特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一出,二级市场不仅反响一般,周一开盘后甚至微跌1.34%。

从组件覆盖至工业硅,甚至包含辅材石英坩埚,阿特斯突然大跨步式的布局,豪气之余似也平添了几分急促

看错“单晶硅”、滞后一体化 战略屡押难如意

比之“组件五巨头”风光无两的名号,盛誉之下的阿特斯实际走得远比其他四巨头心酸。

成立于2001年的阿特斯太阳能(即CSIQ,为国内A股上市公司阿特斯的母公司,两家公司实控人均为瞿晓铧),走到今年已经是有22个年头。22年里,这家一头扎进“专业化”路线,只做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在业内向来以“稳”著称

“阿特斯不想做老大,只想做最后一个死的光伏企业”,创始人瞿晓铧此前一句话,定下了阿特斯多年经营基调。

奉“稳”为王的经营策略,在2020年以前,帮助公司穿过了08年多晶硅危机、欧美双反等多轮光伏周期,坐上了全球组件巨头的位置,但也在2020年后的新一轮浪潮中,率先将阿特斯狠狠地拍向了“沙滩”。

2022年9月30日,已进入注册阶段的阿特斯IPO突遭中止,而与其同在2021年6月28日申报上市的晶科能源却在申报当年就走完上市流程,并于2022年1月实现超募上市,共计募资100亿。

表面上看,本次中止是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补充提交。实际上,突遭中止的背后是阿特斯不再稳的业绩。

2018年-2020年,阿特斯分别实现营收44.38亿元、216.80亿元、 232.79亿元;净利润为19.40亿元、17.51亿元、16.23亿元,呈现营收利润背离的趋势。根据阿特斯的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走向了负数,为-3.35亿,较上年同比下滑122.16%。

对此,阿特斯表示,系因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滞后于组件产能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硅基材料(硅料、硅锭、硅片、电池片)及其他辅料的价格大幅上涨。

受此影响,2021全年,阿特斯综合毛利率从18.57%一路滑至9.26%,跌幅远超同期其他组件企业。同时,公司净利润更是同比大降97.39%至 0.42 亿,现金流也由上一年的67.42亿跌至-16.65亿元。

当时,同受硅料价格大涨影响的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19%、14.14%、14.63%、13.40%,仅同比下降4.43、1.83、1.73、1.55个百分点。与同行相比,阿特斯竟不足当时隆基的一半

排斥一体化的阿特斯至此撞上了2020年行业上行后的第一堵墙,虽然结果惨烈但细究看,这却并不是阿特斯因守稳而吃的第一份亏。早在2018年的单、多晶硅之争中,阿特斯就已开始显现出“守稳”的劣势。

2018年上半年,根据第三方数据,国内单晶组件安装量已超50%,单晶组件已在单多晶市场之争中占据优势,包括隆基、协鑫、京运通以及阿特斯在内上至硅片下到到组件的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单晶市场。

但吃上第一口肉的阿特斯在后续的扩产中却迟迟没有放开手脚,反而在19年仍在坚持提升多晶转换效率,并在单晶布局上犹显迟疑。

“等着我们多晶给你诈一个尸,吓你一跳”,此时的瞿晓铧仍坚持认为,中国光伏市场应是稳健为王,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结果是直到2021年底,在阿特斯的营收中多晶组件仍旧占据25.35%的份额,直到2022年6月底才降至3.51%。

同为组件企业的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则早在2020年底就基本完成多晶向单晶的转变,在当年出货中单晶占比已达到98.35%、88.42%。根据当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单晶硅片市场份额已然达到90.2%。

“这让阿特斯有了后发优势,能够采购最先进的拉晶炉等设备,实现弯道超车”,瞿晓铧曾这样总结阿特斯的单晶升级之路,只不过从业绩表现上看,转型步伐的稍逊一节带来的后果,可能不是这样一句话就能解释得过去。

截至2022年底,阿特斯组件产能仅为32.2GW,同期,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的组件产能已经分别达到 70GW、近 50GW、65GW、85GW,产能增速远低于同行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组件出货量分别为11.12GW、13.86GW和21GW,市占有率分别为8.06%、7.66%和7.91%,虽仍位列行业前五但已显后劲不足。

2023年上半年,根据当前已有数据测算,阿特斯组件出货量约为14GW位列第五,东方日升紧随其后出货11.5GW,前有隆晶晶和天合甩开膀子疯狂扩产抢占市场,后有东方日升咬紧不放,意在重组“光伏五巨头”,总慢半拍的阿特斯至此被迫“开卷”。

哪里跌倒 哪里爬起 晚了吗?

跌倒了两次的阿特斯,在2022年行业新一轮的十字路口上,终于决定迈开腿跑起来,这次他能成功吗?

首先是组件布局,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行业TOPCon产能将超过400GW,按晶科能源、正泰新能、钧达股份、天合能源此前规划,到2023年底,各家TOPCon产能分别将达到52.5GW、50GW、44GW、40GW。

而TOPCon与HIJ两手抓的阿特斯在本轮的扩产中,速度仍稍逊一步,公司当前规划的宿迁、扬州、泰国三个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仅宿迁Topcon一期项目投产,产能尚在爬坡中。

按照此前规划,到2023年底,预计TOPCon产能仅为30GW。

其次,在加速一体化方面,2022年8月7日,公司拟投资600亿在青海省海东市投资建设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预计全部建成满产后实现年产工业硅25万吨、高纯多晶硅20万吨、单晶拉棒50GW、坩埚50GW、切片1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10GW、配套新材料10GW。

今年2月又再次计划在扬州进行高效光伏切片、电池片、组件、新材料、储能电芯及系统的投资建设项目,涉及14GW硅片、14GW电池、10GW组件和配套材料、10GW电芯和储能系统,计划总投资额约 150 亿元。

包括刚宣布的一期投资就高达180亿的内蒙古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在内,阿特斯计划花在一体化上的投资已超930亿。

930亿下,真能如愿尽实吗?

根据阿特斯的招股书,去年600亿的青海一体化项目,截至 2023年5月5日,除一期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进入项目设计阶段外,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尚未批准其他项目投资合作意向,其他项目建设存在不确定,但预计于 2027 年 12 月底之前建设完成。

此处,我们拿天合光能在2022年6月17日宣布的500亿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做参照,该项目涉及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 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预计在2025年底完成。

包头装备制造园区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

该项目于2022年6月28日开工,一期5GW切片项目已在今年5月成功投产,和天合光能的加速、加速再加速相比,阿特斯竟也丝毫未见着急。

再者,数字新能源DNE注意到,今年6月上市后,阿特斯并未将上市募资的60.06亿用于以上项目,也就是说超930亿的投资都将由公司另行筹措。但招股书显示,2020、2021、2022年、2023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32%、72.25%、75.70%及75.67%,负债水平较高且呈增长之势。

至此,阿特斯“稳健”战略带来的影响形成了一个闭环,因为回A稍慢,所以此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不如同行多;企业钱少,一体化推进受阻,营收将再次面临随原料市场波动,一旦再遇一个“2020”,届时阿特斯还能站稳第一梯队吗?在以“快”致胜的风云变幻的中国光伏市场,是不是又会贻误下一轮战机?

“你们为什么不做?”今年2月,瞿晓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阿特斯在过去20年里,经历过很多这样的情况,遇到过分析师们不停地说(这个问题),然后过了一年,大家就看出来阿特斯“做”与“不做”的道理。

这一次阿特斯的“不做”还能稳下去吗?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