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都是假的!真央企集体曝光

数字新能源DNE · 2023-08-10 09:12:48

近一年来,国家能源、中核集团、大唐集团、华润电力等多家涉及能源电力央国企发布了十多则打假公告,涉及假央国企上百家。......

近日,国家能源和华润电力再次先后发布打假声明!

国家能源表示,中诚国融及其各级子企业、关联企业假冒自己为国家能源下属企业、全资子公司,并进行业务宣传和推介活动

而华润电力则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华润电力名义行骗,通过发布“风光储能项目”“小型太阳能系统项目”等高额回报理财项目等方式进行非法融资。

据数字新能源DNE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国家能源、中核集团、大唐集团、华润电力等多家涉及能源电力央国企发布了十多则打假公告,涉及假央国企上百家。

在去年,国资委就曾在官网上向社会先后分批次公布了超800多家假冒央企名单。为了方便社会各界更好甄别真假央国企业,国资委在官网上线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提供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所属企业基本信息查询服务。

但“李鬼”依旧不断……

更有“刑”者,直接假冒国资委研究中心下属企业。

7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严正声明称:央资监理产业发展(内蒙古)有限公司冒用研究中心名义,将研究中心注册登记为该公司唯一股东;并且可能存在伪造国资委研究中心法人证书、印章、负责人签名、假冒国资委研究中心下属企业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情形。

通过数字新能源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假央国企常用的行骗手段层出不穷,有伪造公司证照和印章等相关材料、伪造网页网址和APP以及冒用国企名义登记宣传等3种手段。

手段一、伪造公司证照和印章等相关材料

此种骗术通过伪造公司证照、印章等相关材料,将企业直接注册登记为央国企的下属子公司,并以此展开业务活动。

受害企业代表: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能源、中核集团

大唐集团

2022年9月21日,大唐集团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集团下属子公司,并以此名义开展业务,经核实,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

华能集团

3月15日,华能集团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其所属企业证照和印章,在北京、深圳、杭州、郑州、西安、福州、昆明、长沙等地工商系统中将67家企业登记为华能集团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涉嫌以中国华能及所属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形。

3月22日,华能集团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伪造公司证照和印章,将17家企业登记为华能新能源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涉嫌以华能新能源及所属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华能新能又发公告打假!

公告称,中能投(深圳)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能投新能源”)冒用华能新能源名义进行工商登记,并可能存在涉嫌以华能新能源及所属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形。华能新能源及所属企业与中能投新能源(含其所出资企业)不存在任何股权出资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隶属、关联、管理或实际控制等关系。如因中能投新能源违法行为导致利益受损,华能新能源不承担相关责任。

19家假冒华能新能企业及子公司名单

国家能源

国家能源自今年4月至7月先后公布了21家企业,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将企业注册为集团下属子公司,以该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中核集团

4月23日,中核集团公布了18家企业,通过伪造公章等方式,将其注册为中核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中核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手段二、伪造网页网址、APP

此种骗术通过伪造官网、企业网页网址、APP等方式,以央国企名义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进行非法金融活动。

受害企业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润电力

国家能源集团

在2022年,国家能源仅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发现两款冒用国家能源集团及子公司国电宁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名字的手机APP——国家能源集团APP和国电惠投APP,进行发布或推广虚假理财投资产品活动。

华润电力

8月6日,华润电力发布严正声明称,有非法分子冒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名义自行开发APP客户端“华润电力”,通过发布“风光储能项目”“小型太阳能系统项目”等高额回报理财项目等方式进行非法融资。

手段三、冒用国企名义登记宣传

此种骗术通过对外宣称为集团下属企业、全资子公司,并以参与项目为由进行业务宣传和推介活动。

受害企业代表:国家能源集团

国家能源集团

8月6日,国家能源官微发布公告称,中诚国融(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诚国融(武汉)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诚国融”)对外宣称为集团下属企业、全资子公司,并以参与徐州市睢宁县产业园建设项目进行业务宣传和推介活动。上述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及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企业均无任何隶属、股权及管理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代理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国家能源集团无关。

上述列举企业及行骗手段,都只是冰山一角。

为何假央国企屡禁不止?归根还是造假成本低,利益大。据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根据不同的系统、不同层级,花费几十上百万就可以在某电商平台买到一个国企身份,甚至刻个印章就能注册成为国企的子公司。但有了这层身份就可以提高企业信誉,方便开展业务和融资。而且就算被查到,还可以挂靠到其他系统做平移处理。

而假冒央国企除了这条花钱路,还有一条更简单粗暴的,刻个公章,伪造材料就能注册成国企的子公司,轻轻松松就戴上国企的“帽子”。这种也是我们归纳的常用行骗手段之一。

假冒央国企虽然手段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例如:通常成立时间短、股东频繁变动、存在多种关联风险等,且在国资委系统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早前的假冒企业较为容易分辨,与大型央企主体相隔较多层级,三级以下子公司风险系数极高。但如今的假冒企业更为隐蔽,却也有迹可循,仔细核查股东变更记录就可以发现端倪。一般来说,由自然人或工商代理机构发起设立,后经股权变更进入国资体系的公司基本为假冒企业。

符合以上特征的央国企,大家要多加小心,谨慎提防。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