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投用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投用,集成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等技术,实现100%绿电自给,年减碳2500吨,展现新能源与数字技术融合的高效低碳新模式。......
身披“发电外衣” 脚踏“隐藏能源” 100%绿电自给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投用
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该建筑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100%绿色电能替代。
所谓“超阶”,指的是大楼不仅依靠光伏发电,还融合了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等多种绿电应用方式,构建出一套高度集成、高效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
该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5年3月整体竣工,占地14.33亩,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建筑总高117米,集成特锐德集团多项自主研发创新成果,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结合虚拟电厂与极速智能泊车系统,成为集绿能自给、低碳运营和高效空间利用于一体的首创性示范项目。
这座大楼建筑高度117米,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其东、西、南三立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如同为大楼披上了一层“发电外衣”。这些幕墙所产生的直流电可直接供给大楼内部使用,避免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大楼底部的“隐藏能源”——14组梯次利用的汽车动力电池组。这些电池每日完成一充一放循环,既可吸纳光伏发电盈余,亦可在电网深谷时段以0.22元/度的低价储存未被消纳的清洁电力,用于用电高峰或阴雨天气,显著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该大楼通过碲化镉光伏玻璃幕墙实现日均绿能储存1500度,提供约25%的绿电替代;同时依托园区的智慧立体车库,系统每日可选取300辆电动汽车进行放电,贡献超3000度绿色电能,实现50%的绿能替代。通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运行,该项目成功构建园区级虚拟电厂,具备资源聚合、调度响应与辅助交易等多重功能,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系统灵活性。
整座大楼部署近3万个微型传感器,构建起覆盖楼宇全域的感知网络,并通过数字化IoT平台实现对设备运行的智慧管控,替代传统人工运维,综合节能率达40%。员工可通过无感交互——如人脸识别自动乘梯、离席自动关灯关空调等——显著提升办公效率与用能精细化水平。
项目还引入了AI极速立体泊车系统,具备“好、快、安、省、智”五大特点:兼容多种车型,提升停车体验;配备四重消防与视觉监测系统,保障新能源车辆安全;大幅节省地下空间、建设与运维成本;通过“云瞳”AI技术实现无感充电和系统互联,推动静态交通数字化升级。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该超阶零碳大楼不仅每年可消纳大量绿电,减少近2500吨碳排放,还通过高度数字化运营使得投资成本降低20%-30%,运营效率提升30%,综合用能成本节约约30%,展现出“新能源+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记者 张晓帆)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