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狂砸600亿,这家江苏企业光伏豪赌如何收场?
8月20日,弘元绿能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2.29亿元,同比下降19.52%;净利润亏损2.97亿元,同比减亏74.35%;扣非净利润亏损3.56亿元,同比亏损幅度缩小。......
8月20日,弘元绿能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2.29亿元,同比下降19.52%;净利润亏损2.97亿元,同比减亏74.35%;扣非净利润亏损3.56亿元,同比亏损幅度缩小。
根据此前弘元绿能2025年一季报显示,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6.57亿元,净利润亏损0.62亿元。
由此推测出,弘元绿能第二季度营收为15.72亿元,环比下降8.15;净利润亏损2.33元,亏损幅度环比扩大。
资料显示,弘元绿能原名为上机数控,成立于2002年,原主营业务为高端精密机床制造,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2004年该公司跨界进入光伏专用设备制造行业,2019年向光伏单晶硅生产领域拓展。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从硅料到组件以及设备制造的光伏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布局。
弘元绿能的“砸钱史”
在众多光伏跨界企业中,弘元绿能不仅是来得早,也是转型成功的企业之一。在鼎盛时期,弘元绿能硅片业务的发展势头一度给“硅片双龙”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弘元绿能也因业务布局和激进的扩张策略被光伏业内称为“小隆基”。
早期的弘元绿能有多疯狂呢?
从业绩上看,在2019年至2022年这4年的时间里,弘元绿能的营收翻了27倍,净利润翻了16倍。这背后是弘元绿能激烈的扩张和强力的市场争夺。
根据弘元绿能2020年年报显示,弘元绿能单晶硅规划产能达到约13GW。到2022年该公司产能就已达到35GW。这一年,弘元绿能单晶硅片出货量也达了31.18GW,同比2021年增长79.09%。
根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在上述4年的时间里,弘元绿能仅布局自有光伏主产业链产能就豪掷了506亿元。
除此之外,为解除被硅料掣肘的困境,2021年弘元绿能还通过合作的方式“杀”入了硅料环节。
2021年3月该公司与江苏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鑫元”),意向进行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合作,总投资180亿元;这一年5月弘元绿能以约5.56亿元的价格获得棒状硅企业戈恩斯等企业的间接股权;同年10月,弘元绿能宣布向内蒙古鑫元增资,拟参与10万吨颗粒硅及15万吨高纯纳米硅生产项目建设。
然而弘元绿能的野心不止于此。
2022年,弘元绿能再次从硅片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投建硅料、电池和组件项目。同时抓住PERC向TOPCon转型契机,布局TOPCon电池和组件产能。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仅2022年一年内弘元绿能就宣布了416亿元投建15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40GW拉晶、20GW切片以及24GW电池项目。
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4年,这近5年的时间,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弘元绿能仅布局自有产能就豪掷了614亿元,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完整一体化布局。
根据弘元绿能官网显示,该公司已拥有15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75GW拉晶及切片、45GW电池以及21GW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规划产能。
一体化布局:偏我来时不逢春
无论是技术押注还是一体化布局,弘元绿能都算紧跟上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3年6至8月,弘元绿能电池、组件、高纯晶硅项目先后投产。至此该公司一体化布局才算真正落地。
奈何此时光伏周期降至,光伏产业链价格全面直线崩塌,外采原料甚至比自产更加便宜。因此,光伏一体化企业也率先感受了行业周期的酷寒。
根据弘元绿能2023年年报显示,这一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18.59亿元,同比下降45.87%;净利润为7.41亿元,同比下降75.58%。
具体到产品上来看,2023年弘元绿能硅片和硅棒产品毛利为17.85%,减少3.56个百分点;电池和组件产品毛利为-13.57%,高纯晶硅及化工产品毛利为-59.96%。
来自弘元绿能2023年年报
2024年弘元绿能步入亏损局面,净亏26.97亿元,毛利润为-7.32%。其中新能源材料行业毛利由2022年的15.33%下降至-8.88%。不过好在2025年上半年,弘元绿能业绩大幅减亏,呈现出了该企业的发展韧性。
手头不止有点紧
虽然今年上半年弘元绿能的业绩同比所有改善,但其财务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根据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弘元绿能负债合计达149.52元,资产负债率为56.37%。
其实单看负债率,弘元绿能的负债在光伏行业中并不算高,但细究起来纸面数字的背后,却暗藏着一场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大考。
截至6月30日,弘元绿能货币资金为43.07亿元,应收账款为9.33亿元,其他应收账款为1.03亿元,合计53.43亿元,而其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合计已达到117.32亿元。
可见,弘元绿能面临着不小的债务支付压力。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有13.52亿元短期借款,7.36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同时,弘元绿能还有部分在建项目尚未完成。
根据今年半年报显示,弘元绿能当前还有5个项目在建。其中包头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进度仅有5%,年产15万吨工业硅和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进展仅有49%。
根据项目预算金额测算,这些项目若要建成后续投入也需上百亿元。
借力快速向外跑
一边是庞大的产能规划亟待落地,另一边是巨额债务亟待偿还,如今的弘元绿能陷入左右夹击的艰难境地。
想要破除这种局面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搞钱。
从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来看通过募资纾困的希望有些许渺茫,不过还有一个更为可持续的良性方法——开拓高利润市场。
根据弘元绿能2024年年报显示,其在欧洲地区的销售毛利为12.7%,亚太及其他地区销售毛利为-6.39%。
然而2024年弘元绿能在欧洲的销售收入仅有0.6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51%。
加速开拓欧洲市场或许应是弘元绿能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如此来看,弘元绿能在今年7月宣布与无锡尚德宣布合作也就不足为奇(详情请点击:国企退出!弘元绿能接手无锡尚德)。
作为中国老牌光伏龙头无锡尚德虽已走下历史神坛,但其品牌影响力依旧显著,尤其是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仍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弘元绿能与其合作,借助该老牌光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为自身的“欧洲行”铺平道路,能更快地打开海外市场局面。
据媒体报道,弘元绿能内部人士也曾肯定了无锡尚德的品牌价值,认为二者合作可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