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光伏“跨界生”业绩凭什么能逆袭飘红?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5-08-18 18:56:02

在其他光伏企业依旧亏损之际,英力股份凭啥能在光伏寒冬中交出了一份逆势飘红的暖意业绩......

自2023年以来下半年光伏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价格崩塌、资本遇冷、裁员破产……眼见光伏“高楼坍塌”,许多跨界企业选择背身离去,也有些许企业选择赌一把坚持发展光伏业务

从当前坚持光伏业务的跨界企业来看大多情况不太乐观。然而有一家企业不仅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其光伏业务毛利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同比增长。

8月12日,英力股份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39.62%净利润为627.73万元同比增长23.06%;扣非净利润为645.96万元,同比下降21.18%。

其中,今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及工程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160.71%,毛利率为7.22%,同比增长8.3%;电站发电收入为0.12亿元,同比增长335.66%,毛利率为61.34%,同比增长3.72%

可见,光伏业务正在快速成为英力股份新的业绩增长点。

其实,在众多的光伏跨界企业中,英力股份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或许是因为该企业没有一掷千金的跨界故事可讲,又或许是因为其光伏业务体量不大……不过该企业在光伏行业的调整转变策略却值得借鉴。

追光自救的老故事

和大多跨界企业一样,英力股份最初选择进军光伏行业是为了自救。

资料显示,英力股份成立于2015年4月,2021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宣布进军光伏行业。在跨界之前,该公司主要是从事笔记本电脑结构模组及相关精密模具方面业务。

从英力股份的业绩上来看,虽然在宣布跨界光伏前的几年其营收在连年逐步增长,但其净利润却自2019年之后快速下降。到了2022年,英力股份不仅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净利润甚至由盈转亏

因为业绩承压,早就在规划“第二增长曲线”的英力股份在2022年选择进军当时大火的光伏行业。

2022年10月24日,英力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于安徽六安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飞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米新能源),主要从事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由此,英力股份宣布跨界光伏行业,直接切入电池和组件环节。

对于进军光伏之后的布局,英力股份也早有了规划。在2022年该公司披露的调研活动信息中所示:“公司计划先投入光伏组件做出一定的体量之后,下一步再投入电池片。未来三到五年计划优先投入光伏组件和光伏电池片。”

同年11月25日,英力股份宣布签订了500MW晶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线设备采购合同,涉及金额1400万元;2023年3月英力股份光伏组件首片下线;2023年4月,英发股份宣布与安徽六安市舒城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拟投资10.4 亿元建设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太阳能电池封装生产线;2023年6月,英发股份又宣布签订7280万元光伏组件生产线产品采购合同……

风云突变,及时转变

正当英力股份“按部就班”一步步实现自身的“光伏梦”之时,行业却突然变了天。2023年下半年光伏行业进入低谷周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生存也愈发艰难。

虽然英力股份也遭遇了困境时刻,但跨界仅2年后,在其他光伏企业依旧亏损之际,英力股份却在光伏寒冬中交出了一份逆势飘红的暖意业绩,笔者认为主要系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得益于前瞻性战略眼光。

在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之际,英力股份的光伏组件产品才量产下线不久。如若此时放弃,前期投入就全部付之东流,企业财务情况或将进一步恶化;如若继续留在光伏行业,则得想办法“突围”。

英力股份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目前,光伏组件价格虽在低谷,但也带动整体装机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光伏仍是稍有的高增长大行业……”

于是,英力股份坚持留在了光伏行业,不过其将发展方向从“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先进产能”的产品制造思路,调整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市场化思路。并且将其光伏业务重心放到了下游光伏电站环节

其次,策略的灵活调整及快速落地。

英力股份在感知到光伏寒冬到来之际不仅立刻调整了发展策略,最重要的是其实现了调整后策略的快速落地。

“2023年是我们跨界光伏的第一年,3月份产品才量产下线,光伏新业务开展的前期投入较大,市场变动剧烈,所以我们发展的思路在2023年下半年也做了变化,从生产制造,向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开发和EPC倾斜……”英力股份在2024年2月的调研活动中表示。

英力股份虽然及时做了调整,但难免被光伏行业的“寒气”波及。2023年英力股份净利润亏损0.3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5.72%。对此该公司表示:“整体来说光伏这一块2023年亏损是占我们亏损金额的大部分。”

在2024年8月的调研活动中,英力股份也再次明确对光伏组件制造不会额外投入,但会加大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入

去年8月24日,英力股份发布公告调整可转换债权募资项目,暂定对于原本的2个消费电子业务项目的投入,将剩余募集资金余额用于“安徽飞米新能源分布 式光伏电站投资项目”、“飞米智慧能源源网荷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PC合金精密结构件技术改造项目”3个项目。

与此同时,对于已有的组件业务,英力股份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主要用于该公司的光伏电站业务以及对外提供代工服务。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相关人员透露,其光伏业务只有少量代加工大部分供应自有电站

也就是说,英力股份所生产组件不直接对外销售,一方面是用于自身的下游电站业务,这有利于成本管控,提升了电站开发的效率和可控性,扩大其电站业务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进行代加工,仅赚取代加工费用,保证了企业收入,也有效规避了行业亏本出售期。

英力股份在光伏赛道这一及时调整,成功将其拉出了业绩亏损的泥淖之中。

2024年,英力股份实现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24.18%;净利润为1026.77万元,同比增长129.33%;扣非净利润为1300.53万元,同比增长144.48%。

其中,光伏行业实现营收2.17亿元,占比从2023年的1.69%上升至11.77%毛利率为10.38%,同比增长26.04%。

锚定“光储一体化”

在2022年转型之初,英力股份就曾表示:“未来在深耕结构模组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以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电站项目应用、光储产品一体化制造、新能源项目方案解决和服务为发展方向。”2024年,该公司储能生产量45台,销售量为17台。

如今,在业绩危机解除和光伏电力市场化改革之际,英力股份又一次进行了调整——加速推进储能业务,实现“光储一体化”发展。

今年4月24日,英力股份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19名交易对方购买深圳市优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特利”)77.938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优特利将成为英力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据了解,优特利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锂电池模组制造商之一,主要从事以笔记本电脑电池模组为核心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布局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业务

在公告中,英力股份也直言其此次收购优特利除了更好发展消费电子业务之外,双方也将共同参与储能领域研发

“此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指英力股份)可以借助标的公司(指优特利)的户储产品技术实现飞米数能品牌的户用储能iBos系列产品全面自产,提高自主可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可以结合自有的光伏组件产能及源网荷储数据服务平台,形成完全自有的光储产品系列,打通‘光储一体化’的最后一道关卡。”

站在此刻回头看,当初英力股份的跨界布局在光伏行业虽稍显不起眼,但也正因体量小,才能让该公司后续有了更加灵活的调整空间,不仅成功实现了“业绩逆袭”,还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规划目标。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