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环节成关键,光伏产业头部企业整合路径明晰

通威股份 · 2025-07-14 18:59:57

纵观光伏行业整合动向,从近期政策发声及定调可以看出,中央破除"内卷式"竞争的决心。......

纵观光伏行业整合动向,从近期政策发声及定调可以看出,中央破除"内卷式"竞争的决心。6月27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重点整治 “内卷式” 竞争,其中第十四条明确指出:“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业内人士指出,新法施行为光伏产业链设定价格底线,推动价格中枢上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7月3日的制造业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或迎来历史性转折。6月11日SNEC光伏展上,某硅料企业负责人就曾透露,头部硅料企业已达成"以大收小"的整合共识。据测算,硅料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40%,上半年价格跌至行业现金成本线以下,而我国前6大硅料企业占据了行业约75%的市场份额,其头部企业的动作往往被视为行业出清的关键信号。

去除行业高速发展的“隐疾”

硅料环节整合首当其冲

一系列政策信号的释放,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深陷“内卷”困境的光伏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指引。当前,全球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期。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已突破1000GW大关,而实际装机需求仅为480GW左右,产能利用率跌破50%的警戒线。2024年多晶硅跌幅39%,硅片跌幅50%,电池跌幅40%,组件跌幅29%逾七成企业陷入亏损,被迫停产或减产。在产能过剩与盈利坍塌的双重倒逼下,行业整合出清应该是走出阴霾的最快路径

在这场深度调整中,最上游的多晶硅环节——被誉为“光伏行业周期之母”,其整合动态对整个产业链的复苏至关重要,其价格波动对全链条盈利稳定性影响深远。一方面多晶硅的产出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供给,另一方面多晶硅环节如果能从通缩重新回归到通胀,也必将提振整个产业链的价格

历史经验也表明,上游建立稳定的竞争格局后,中下游才能实现合理利润传导。行业整合不仅符合产业“头部化”、“集约化”的内在发展规律,更是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的产业升级、治理优化的必然选择,意味着低效、高成本的产能或将逐步退出或纳入头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从而结束“自杀式”降价,为整个光伏产业链良性发展创造坚实基础。若行业整合顺利推进,硅料价格将得以修复到合理利润水平,并将带动全行业穿越周期,同时硅料环节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留下来的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的红利。

通威股份深耕优势

在多晶硅整合浪潮中淬炼王者成色

作为全球多晶硅龙头企业,通威的规模与成本优势是不可逾越的护城河,公司在多晶硅生产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国内硅料市占率30%。公司内蒙古基地一季度硅料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综合电耗46度/公斤,硅耗1.04kg/公斤,均为行业领先。

2024年,通威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N型产品占比超90%,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对海外客户的批量供货。在行业低谷期,通威就凭借着规模、成本、技术等综合优势,持续巩固市场份额;随着行业整合的持续推进,公司在多晶硅环节的地位有望随着参与者的出清而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通威股份还拥有从上游工业硅到终端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其协同优势尤为凸显:一方面在行业低谷期可通过上下游协同有效保障上游出货量及终端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公司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从制造到应用的价值闭环。

在新一轮的光伏行业“反内卷”热潮下,硅料价格开始出现回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简称“硅业分会”)7月9日发布的最新一周硅料价格显示,最新一周硅料价格延续涨势。其中多晶硅N型复投料、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环比分别上涨6.92%、6.27%。多晶硅报价也同时上修,大幅上调25%至35%,报价区间提升至4.5万元/吨至5万元/吨

未来,行业将进入依托技术微创新、精细化管理降本的新阶段。行业龙头将在整合风暴中率先突围,成为新一轮行业上升周期的最大受益者,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扩张。高盛研报指出:"光伏整合期形成的寡头格局将在需求持续增长中释放巨大价值,头部企业估值中枢有望迎来修复。"

在政策指引与行业自律的双重驱动下,光伏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整合并非行业的衰退,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竞争力重塑的必经之路。通威股份作为硅料龙头,凭借在成本、技术、战略上的深厚积淀,正将其领先优势转化为持久壁垒,从产能周期的幸存者蜕变为行业长期价值的定义者。当产业迷雾渐散,坚守技术与效率准则的企业终将照亮能源变革的长路。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