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终止,半价再卖!光伏跨界玩家急筹“救命钱”?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5-10-21 17:36:20
10月13日,永和智控发布公告,公司2024年10月22日与深圳市凡荣实业有限公司签署的子公司股权及债券转让协议已终止。
根据协议,永和智控原拟以6140万元向凡荣实业转让其持有的普乐新能源科技(泰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泰兴普乐”)51%股权及全部债权。
时隔一年,永和智控股权转让事宜最终也未能成功。具体原因尚未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原主营水暖管件、阀门等业务,后因长期面临净利偏低,甚至在2022年出现亏损,于该年12月选择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成为泰兴普乐的控股公司,成功切入了当时大热的光伏赛道。
(相关阅读:转让价6140万元!一光伏跨界上市公司撤退!)
然而时隔两年,永和智控已从坚定入局光伏,到抱着急切心态抽身。如今回望,永和智控的“追光”,不仅未能令其“回血”,反而加速了其“失血”。
“香饽饽”成了“烫手山芋”?
财务报表显示,永和智控在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8亿元、8.23亿元,其净利润则分别亏损1.56亿元、2.97亿元。
最新2025年中报显示,永和智控还在继续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69亿元,归属净利润亏损3762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20万元。

具体到光伏业务上,永和智控2023年光伏电池片营业收入为4125.19万元,营业成本则为11973.2万元,毛利润为-190.25%;到2025年6月,其光伏电池片业绩更是惨不忍睹,产品毛利率猛跌至-30702.42%。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向凡荣实业股权转让告吹后,永和智控立即发布公告,拟以不低于3049万元,公开挂牌转让泰兴普乐51%股权及债券,较此前6140万元近乎对折。
告吹后立即打五折挂牌转让,永和智控急于甩“包袱”的心显而易见。
究其根本,还是永和智控“没钱”撑不住了。
数据显示,自2016年上市以来,永和智控负债率已从12.77%一路攀升至71.81%。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5.48 亿元,总负债11.12亿元。

为加速回笼资金,永和智控除甩卖光伏资产外,还自2024年11月起,先后三次挂牌转让其全资孙公司成都山水上酒店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不过,截至2025年2月,该转让事项仍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从 “香饽饽” 沦为 “烫手山芋”,如今的永和智控,显然只想尽快抽身离场。
加速出清!超40万家被踢“出局”
不过,如今通过剥离光伏资产撤退的企业,远不止永和智控一家。例如从兽药领域跨界到光伏的st绿康,正业科技、易成新能等。
此外,部分跨界企业为减少光伏业务亏损,选择大幅收缩战略,例如从装备制造跨界到光伏的华东重机,沐邦高科、乐通股份等。
还有部分跨界企业宣布彻底终止了光伏布局。如从医疗跨界到光伏的麦迪科技,为回笼资金宣布剥离亏损严重的光伏电池片业务,彻底宣告退出光伏业务。除麦迪科技外,还有聆达股份、海源复材、棒杰股份等。
这些企业有的如永和智控般试图借光伏自救,有的意在打造新增长极,还有的则单纯 “蹭热度”。但光伏行业并非 “避风港”:行业上行期或许能蒙混过关,一旦进入下行期,缺乏真技术、硬实力的企业,终究难以存活。
爱企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7日,国内光伏行业中,处于注销、吊销、撤退、停业、解散等异常状态的企业有超40万家公司。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霸榜首位,约有4.8万家,其次是江苏约有4.7万家。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异常状态的超40万家公司,成立时间仅1年的有超4万家公司,成立时间在1-2年区间的则有超9万家公司。
当前光伏行业仍处深度洗牌阶段,产能出清速度还在加快。可以预见,在此背景下,未来将有更多产能落后、根基薄弱的光伏企业将被淘汰!
阅读余下全文
登录后立即解锁全站精选内容
-
了解周评详情
-
查看行情月报
-
浏览行情综述
-
阅读优质资讯
-
分析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