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半年,光伏电池片老三终止IPO!原拟募资23亿扩产!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4-07-01 09:35:30

8家企业的集体折戟,是整个光伏行业在资本寒冬中挣扎的缩影。......

就在2天前的6月28日,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刚做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6家光伏企业选择了终止IPO(点击了解)。

话音刚落,终止再添1家,过期也添一家。

停滞半年,电池老三IPO终折戟

6月28日晚间,深交所网站发布“关于终止对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信息显示,由于,中润光伏保荐人向本所提交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销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保荐的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据招股书信息,中润光能主营业务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到2023年年底,电池片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

深交所信息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23 年5 月15日依法受理了中润光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依法依规进行了审核。

本次IPO,中润光能原计划募资40亿,拟应用于“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但在2023年12月8日披露的上会稿中,中润光能募集资金降至23亿元(将计划募资补流的金额从原本的20亿缩减至3亿元)。

2023年12月15日,中润光能成功过会,不料在进程停滞半年后,最终还是迎来了遗憾结局。

饱受争议的IPO

中润光能本次创业板IPO一直备受争议。

首先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中润光能电池片业务收入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99.99%、 95.14%、92.50%,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到2023年年底,中润光能已形成超过50GW的电池片产能。

中润光能也有布局组件产能。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境内组件产能 4.5GW。2023年,柬埔寨1.2GW 组件产能投产,产能达到5.7GW。此外,2024年5月17日,中润光能徐州2GW高效TOPCon 组件首片下线。

然而,相比电池片产能,中润光能的组件产能布局显得极为单薄。尤其在一体化浪潮席卷之下,产能过剩、价格崩盘问题日益凸显的行业背景下,专业化企业如中润光能能否抗击“价格战”的冲击,一直市场关注的焦点。

其次是企业负债过高问题。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92.29%、95.56%和 79.38%,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报告期各期末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第三,是供应商牵连复杂,采购公允性问题。

中润光能的供应商背景复杂,存在与公司高管或其亲友持股的公司进行交易的情况,这引起了市场对其采购公允性的质疑。特别是与云南宇泽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交易额在2023年6月底达到了5.8亿元,较2022年末大幅增长了882%,这一异常涨幅也遭到了深交所的问询。

此外,就是公司实控人IPO前夕大额套现问题。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5月,龙大强将所持1714.29万元注册资本分别转让予高新国资、国琅新能、万林创富。同年8月,龙大强再次将所持456.43万元注册资本分别转让予国投环保、中启控股、宝创共赢。折合转让款7.6亿元。2021年5月-2022年12月,龙大强又将控股的洁源光伏、中宇光伏、鑫齐物资、中辉光伏四家公司注入中润光能,合计取得收购价款3.6亿元。

也就是说在中润光能IPO前夕,实控人龙大强通过股权转让套现11.12亿元人民币,这一行为在市场和监管层面引起了关注。

苦寒之下的应变

2024年上半年,包括江苏中润光能在内,已有7家光伏企业选择终止IPO。此外,润阳股份IPO也已“过期”

8家企业的集体折戟,是整个光伏行业在资本寒冬中挣扎的缩影。

进入2024年,随着光伏行业的行情急转直下,资本市场的收紧和投资者对光伏行业的重新评估,企业想要通过IPO获得预期融资,难度更是增加不少。

不过,终止IPO虽或许是无奈之举,但在当下市场背景下,企业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品牌影响力,待市场条件成熟时,以更强的姿态和更高的估值重返资本市场,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