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海河联运行得畅运得快
嘉兴推进海河联运建设,提升内河航道,优化运输结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绿色航运发展。......
“以前过老桥得算水位、测船高,现在油门一踩直达嘉兴港。”晨雾未消,位于浙江嘉兴的杭平申线航道上,船员老陈驾驶货船稳稳驶过刚改建投用的沪杭高速公路长山河大桥。这条老陈跑了十多年的航线,如今因海河联运焕发新生。
近年来,嘉兴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改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升级外海进港航道,积极推进“公转水”“散改集”。如今,嘉兴港已开通40条海河联运航线。今年上半年,浙江海港嘉兴港务集装箱吞吐量达187万标箱,其中海河联运贡献超四成。
“单打独斗的航道只能跑往返,成网才能释放水运动能。”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乍浦塘段9.5公里航道按三级标准改造,净空拔高至7米;湖嘉申线航道拓宽至60米,千吨级货轮得以直抵黄浦江……如今,228条定级航道在嘉兴织成水网,1996公里航道蜿蜒如脉。随着“三横三纵一通道”高等级航道网加速成形,江河湖海真正“血脉相连”。“我们把船变成‘水上公交车’!” 浙江海港嘉兴港务相关负责人说,海河联运航线就像高铁一样有了时刻表,企业能预估时间发货。
在嘉兴一家光伏工厂,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正被装上集装箱,准备经嘉兴内河港发往宁波舟山港。“上半年,我们通过水路运了1.08万标箱。”工厂物流负责人翻着报表介绍道,“改走水路后,一年可以省出200多万元。”
这样的转变在“新三样”企业中已成大势。“我们的镍原料以前靠卡车运输,现在通过多式联运,每吨运费节省80元。”另一家能源企业物流负责人在码头边验货边说。前不久,首批汽车散件组装货柜从嘉兴港出发,发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前走其他港口得绕路,现在海河联运让交货期缩短3天。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浙江省与嘉兴市政府组合发力,对海河联运每标箱给予定向补贴。嘉兴港区创新推出“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政府与港口组建攻关小组,推出冷链货物“卸船直转”,东南亚水果从卸货到放行最快仅需2小时。今年9月,全国首艘64标箱氢能船即将投用,为绿色航运廊道建设按下“加速键”。这不仅是嘉兴港的蜕变,更成为“航运浙江”的生动注脚。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