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具企业跨界新能源,扩产公告搞错单位
公司此前“卖身”之际,还遭实控人“薅羊毛”。......
1月29日,高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高乐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乐新能源”)与重庆尼古拉科技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尼古拉研究院”)于 2024 年 1 月 28 日签订《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成套技术开发研究项目技术研发合作协议书》,公司委托尼古拉研究院开发“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成套技术开发研究项目”。
由于尼古拉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翔宇先生是高乐股份持股 5%以上股东,本次合作构成关联交易。
图源:公司公告
根据合作协议,本次高乐股份拟委托尼古拉研究院开发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成套设备与工艺、160 Wh kg-1 固态钠离子电池,获得正负极材料制备设备与工艺,固态钠离子电池原位固化电解液技术与固化工艺。
研究开发经费由前段6000万级后端收益组成,协议生效后甲方向乙方支付 1000 万元研发费用;2GW 生产线建设完成,符合技术参数并运转正常后,甲方向乙方支付 1000 万元费用;2GW 生产线达到批量生产条件后,甲方向乙方支付 1000 万元费用;乙方参与项目后端收益分成,具体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关于公告中的“2GW产线”表述,目前电池领域一般使用GWh作为单位,预计公告中为书写错误。
公开资料显示,高乐股份成立于1989年,前身为普宁市振兴制造厂有限公司,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最早上市的玩具企业。目前公司主要聚焦玩具和互联网教育两大业务板块。据2022年年报,玩具业务、互联网教育业务分别贡献营收2.15亿、5439.98万,占总营收的67.54%、17.12%,除以上两大板块业务外,公司玩具批发和零售业务正在快速增长,2022年该部分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13%,但在2023年中报中增长到21.42%,超越了教育信息化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
在跨界新能源电池之前,公司业绩已承压多年,自2019年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后,2019年-2022年的连续4年内,公司累计亏损达7.12亿,同期对应公司营收也呈现逐渐下滑趋势,分别为7.12亿、5.01亿、4.40亿及3.18亿。
业绩承压下,高乐股份实控人杨旭恩也于2019年起筹划引入优质资产并转让企业实际控制权。
2022年11月17日,高乐股份与华统集团签订具有框架协议性质的《股份收购意向书》。同日午后,公司股票出现走高,并在收盘最后半小时触及涨停板。
在本次交易中,杨旭恩却被爆出内幕交易行为,在收购书签署后,杨旭恩曾通过亲属购入50万元高乐股份股票,并在22日公司复牌后的上涨行情中获益15.86万元。
此事最终以没收违法所得15.86万元,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结尾。
在迎来新的大股东后,高乐股份也开始了新能源转型之路。
2023年1月,公司宣布拟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2GWH纳米固态电池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0亿元。
同年5月,公司与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定双方将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上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申报开发新能源项目。
针对当时外界对于公司跨界后业务协同上的质疑,高乐股份表示,因为公司现在是新的大股东,有一些项目要投资,大股东有很多产业,并不是完全无法协同,能否融合要看大股东的具体操作。
2023年9月,高乐股份董事会换届,杨旭恩退出,朱俭勇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后者为华统集团创始人之一。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