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飙升业绩成“空头支票”?光伏卖铲人“极限挑战”来了
随着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上半年以来的大面积亏损,下游的设备企业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滚雪球般增长的逾期应收账款,逼着企业不得不与昔日的“金主”们对薄公堂。设备企业讨债的方式除了通过司法手段之外,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了解到还有远程锁机、拉横幅等。......
光伏前些年大扩产“埋下的雷”,终将开始一一爆发。
9月10日,中科云网发布公告称,光伏电池设备厂商无锡江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松科技”)以买卖合同纠纷为案由对其控股子公司中科云网 (高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高邮”)提起诉讼,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法院冻结中科高邮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详情请点击:拖欠设备货款近千万!光伏跨界企业被告!)。
这不是今年第一家被设备厂商起诉的光伏主产业链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金辰股份就起诉了无锡尚德、爱康科技、宝馨科技等6家光伏企业,其中主产业链企业就有5家。
大家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想撕破脸呢?
随着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上半年以来的大面积亏损,下游的设备企业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滚雪球般增长的逾期应收账款,逼着企业不得不与昔日的“金主”们对薄公堂。
设备企业讨债的方式除了通过司法手段之外,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了解到还有远程锁机、拉横幅等。
此前,泰川新能源由于无法支付设备尾款,被多家设备厂商上门讨债,但未能成功。正当要钱未果的设备厂商准备拉回供应设备时,却遭到了地方的阻挠。
万般无奈之下,多家设备厂商在泰川新能源门口拉起了横幅,集体讨要设备。
飙升的营收和应收账款
此前,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在《业绩逆势大增的光伏“卖铲人”:生存竞赛已打响!》一文中曾解释过,光伏设备环节的交易模式类似我们传统的“赊账”的方式,设备购买方先付一部分预付款,剩余的货款需要等待设备到位、验收后,购买方才会陆续支付给设备厂商。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设备企业看似拿下不少订单,但是手里的钱却不会立马变多,变多的而是“应收账款”。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梳理了9家光伏企业的2020-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变化趋势发现,在4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应收账款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
图1:9家光伏设备企业2020-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走势图
这无疑是近些年光伏行业繁荣发展景象下的一角。但在这繁荣背后,设备企业需要承担的则是“坏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9家光伏设备企业中,有8家企业2024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已高出2023年全年。
图2:9家光伏设备企业2020-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走势图
不仅如此,从合同资产合计减值准备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8家设备企业其已全部超过2022年全年,甚至有7家企业同时也超过了2023年全年。
图2:8家光伏设备企业2022-2024年上半年合同资产合计减值准备情况
注:奥特维未公布其合同资产减值情况,故在此不做统计
再漂亮的营收成绩,始终要拿到钱才算踏实。但在随着如今行业“磨底”,许多光伏企业无奈破产清算,倒闭。因此,“催收回款”已成为今年不少光伏设备企业的主要目标。
设备企业出路在何处?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就曾表示过,卖铲人的生存赛才刚刚开始。如今看来,这场生死竞赛要比预想之中更加惨烈。
今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已经全部亏损。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的45家主产业链企业累计亏损金额已高达195.45亿元。即便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也难以盈利。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下半年全行业亏损的严重程度依然是“有过之无不及”。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巴结”大厂还是“供货”小厂,下半年设备厂商的回款目标都极具挑战。但这只是残酷现实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下半年开始,过剩的产能、惨淡的行情加持下,光伏行业加速出清,主产业链项目建设延期、终止甚至建设半途突然“休克”比比皆是。
在承受着巨大应收账款催收压力的设备企业,还要面临接下来新订单“僧多粥少”、竞争加剧、甚至“青黄不接”的残酷现实。
这才是光伏“卖铲人”接下去要面对的生存极限挑战!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