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威刘汉元:今年、明年、最迟后年,光伏发电将会成为国内第一大电源
11月18日召开的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发表主题演讲。......
“在今年或者明年,最晚后年,光伏发电将成为国内第一大电源,逐渐成为我国的主力电源。”
在今日(11月18日)召开的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做相关主题演讲时,发表自己的对光伏行业未来的坚定信心。
光伏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发言中刘汉元表示,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
在这个过程中,以光伏、风力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最强的主力军。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近零排放,近90%的发电量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综合对比分析,光伏发电将是未来一次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刘汉元表示,目前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电成本,已经降至0.1~0.2元/千瓦时,成为全球最经济的能源生产和发电方式。
在过去10多年间,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型能源,中国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量和累计光伏装机量均居全球第一。
去年光伏发电成为国内仅次于火力发电的第二大电源。他认为,“今年、明年、最迟后年,光伏发电将会成为国内第一大电源,并逐渐成为我国的主力电源。”
刘汉元认为,我国光伏产能已经占全球80%以上。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欧美日韩的能源转型到目前为止50%-75%用的中国制造,欠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发展中,也可以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帮助下,不再走原来发达国家的发展老路,直接跨入可再生能源清洁发展时代。
对于外来的发展,刘汉元认为,前景广阔。
他表示,虽然各个专家和学者认为,实践可再生能源替换有很多条路径,但是人类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利用,并且实现经济性上超越的,能够在地球表面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全人类具有普惠性的能源,只有光伏发电。基本可以预期的是,在2050、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光伏发电将有50-70%的应用占比。
“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我们可能至少需要5亿千瓦、6亿千瓦、8亿千瓦,甚至需要每年更多的光伏装机量。”“这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我们未来能够预见的必然。”
“在长期的发展周期和未来巨大的光伏需求面前,我们仍然大有可为,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刘汉元说。
储能是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强化的短板
与此同时,刘汉元也谈到储能行业的发展。他认为,储能是光伏风力发电过程中必须强化的短板。
近年来,随着储能电池价格的不断降低,以锂电为主的新型储能获得了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成本大约可以达到0.3元/千瓦时左右。
今年9月我国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已经达到53%,在两三年内可望达到8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每一辆电动汽车都可以储存50千瓦时到100千瓦时的电力。
在10年20年的时间内,当我国有5亿到10亿辆电动汽车时,仅仅依靠电动汽车储存的电力就可以驱动中国电网运行3-5天。
如果国内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有望通过光伏和储能的协同发展,加快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便利化和电力生产清洁化的过程,还可以实现平均每年10、2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从而有效拉动国内市场、促进就业,成为下一个20年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并助力我国提前5-10年甚至更短时间实现碳中和。
求同存异,大局为重,拥抱清洁能源的新时代
但刘汉元也认为,面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光伏行业确实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能够使未来的中国光伏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好,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但刘汉元也表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充满挑战和波折,但也让行业变得更加理性、达成更多的共识。
他说,我们相信光伏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波澜起伏,会让行业增加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判断、更多的共识,推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好等于我,我好等于你好”的行业生态,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汉元呼吁,中国乃至全球各国各主要机构都应该求同存异,以大局为重,以人类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责任为重,放开各种枷锁,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共融共享,共同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步伐,真正拥抱清洁能源的新时代。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