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逆势大增的光伏“卖铲人”:生存竞赛已打响!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4-07-15 18:35:46

“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总会要淘汰一批“老弱病残”。......

近日,各家光伏企业陆续公布了自家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从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可见,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TCL中环、爱旭股份5大龙头亏得一个比一个惨,这5家企业仅上半年6个月的时间共亏损约129-152亿元

其中,亏损金额最高的当属于隆基绿能,今年上半年预计最低亏损达48亿元,最高亏损55亿元

在7月11日《亏损持续扩大!光伏龙头求生“三板斧”》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受产业链价格持续崩塌的影响,主产业链企业的亏损继续扩大。为了能穿越周期,各大龙头已率先行动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抱团取暖。

可在如此惨烈的寒冬虐杀中,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注意到,光伏“卖铲人”们似乎并没有如此难过。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日,已有3家光伏“卖铲人”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与主产业链的“哀鸿遍野”不同,光伏设备企业可谓是“涨势喜人”。

大族激光是这3家企业中业绩增长最为“迅猛”的。

7月15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在今年上半年,其实现12.1-12.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1.34%-192.97%;扣非净利润为2.1-2.4亿元,同比增长9.78%-25.47%。

其次是捷佳伟创预计实现净利润11.65-13.53亿元,同比增长55%-80%北方华创净利润在25.7-29.6亿元,同比增长42.84%-64.51%

图1:3家光伏设备企业上半年业绩预告情况

注:(亏)表示净利润为亏损,(-)表示同比下降

表面风光无限,内心慌得一批

光伏设备环节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但却潜伏着不定时的“炸弹”——应收账款的逐年增加

众所周知,光伏设备环节并非是我们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模式。而是设备购买方先付一部分预付款,剩余的货款需要等待设备到位、验收后,购买方才会陆续支付给设备厂商,是一种类似“赊账”的交易模式。

这种模式下,设备企业虽然不断拿下订单卖出设备,但是钱不会立马到手里,而是变成了“应收账款”。

通过对于多家光伏核心设备企业的应收账款统计,发现自2021-2023年设备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在逐步提升。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近三年来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可是,对于设备企业来说就不得不承担着“坏账”的风险

前面提到2024年上半年业绩大增的捷佳伟创,其表示业绩增长是因为公司订单持续性验收带来收入增长。而随之一起增长的还有其应收账款。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2021年-2023年,捷佳伟创应收账款从13.24亿元涨至近30亿元,三年内翻了2.2倍。

图2:部分光伏设备企业2021-2023年应收账款走势图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目前下游主产业链项目延期/终止成为了普遍现象。一旦项目被终止,下游厂商即会取消对设备的采购。虽然“到嘴的鸭子”飞了,但对于设备厂商来说,起码留住了产品,亏损也不算太大。

比上述情况更为糟糕的是,下游厂商验收设备后无法承担当下的亏损,直接抵押设备套现跑路。这对于设备厂商来说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如今下游光伏厂商减/停产、裁员、倒闭的情况下,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设备厂商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回款

除此之外,7月9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这对于正在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光伏来说算是好事一桩,但对于设备企业或许未必。项目减少意味着设备需求量降低,就意味着市场上的订单减少。“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总会要淘汰一批“老弱病残”。

或许,设备企业的生存赛才刚刚开始。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