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亿卖子 560亿建厂 晶科能源押宝N型一体化生产
TOPCon已成定局......
5月25日,晶科能源发布一系列公告,涉及子公司出售、新项目投资、募集资金使用等……
根据公告,晶科能源计划作价43亿将全资子公司新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资阳市重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重产基金”)及仕净科技董事长董仕宏共同指定的主体。
同时,晶科能源还公布了总计560亿的投资计划,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 56GW 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该项目涉及 56GW 单晶拉棒、56GW 硅片、56GW 高效电池和 56GW 组件产能。后续将分四期进行建设,建设周期约二年,每期建设规模为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各 14GW 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预计 2024 年第一季度投产,二期项目预计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三期、四期项目预计 2025 年建成投产。
作为全球首个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的“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这将是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并有望加速推进行业向N型升级,缓解N型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外,晶科能源还公布了此前4月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百亿资金的情况。在扣除承销、保荐费等一系列费用之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99.68亿元(9,968,108,679.25 元),将用于公司电池、光伏组件、单晶硅拉棒项目。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来源:公司公告
光伏老兵 向N而行
作为国内最早对N型TOPCon产品进行布局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此前表示要在技术、规模、成本、品质等多方面领跑行业“N型时代”。而最近,43亿卖子,560亿建厂,100亿募资到位等一系列动作似乎印证着晶科能源此前的承诺。
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平均量产转化效率约23.5%,已逼近效率极限。而作为PERC电池的迭代技术,N型电池效率提升潜力巨大、投资成本不断降低,转化效率已突破平均24%以上。其中,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5%以上,中信建投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
在技术优势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李娜将其总结为“四高四低”——“四高”指高功率、高效率、高双面率和高发电量,“四低”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低BOS(系统成本)和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
“N型TOPCon技术是目前最具经济性的、最成熟的、高效的电池和组件技术。” 晶科能源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臧鹏飞如是概括。
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优势,晶科能源先人一步,早早布局N型技术,拟在光伏新战场再次大显身手。
早在2021年,晶科能源就率先4次打破TOPCon 电池世界纪录,达到25.4%,并实现绕镀等多个行业性难点的突破,开始推动TOPCon 产业化。
同年11月,晶科发布采用N型技术的TigerNeo组件,正式宣告N型技术走向量产时代。
2022 年 12 月,晶科能源182mm 及以上大面积 N 型 TOPCon 电池转化效率达到 26.4%。同时电池良率已经与PERC电池基本持平,对应N型72片组件单片功率达575W左右,较P型组件单片高出 20-25W,提高 4.5%以上。
随后2023年1月,晶科能源又马不停蹄地发布了第二代TigerNeo组件,截至当前,晶科N型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已达25.1%。
2022年,晶科组件出货量达44.33GW,其中N型组件出货超过10GW。由此,晶科成为全球首家N型产品年出货突破10GW量级的组件企业,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在技术稳步快速推进下,晶科TOPCon产能加速建设放量中。
截至2022年年底,晶科能源已投产行业最大规模的N型电池产能共35GW,率先确立了行业 N 型领军者的地位。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在海宁、丰城、安徽、肥东、楚雄、义乌等地均有N型电池在建项目,包括此次的560亿N型一体化项目,晶科能源N型在建项目总计电池片108.5GW,组件64GW。
“预计2023年底,(晶科能源)单晶硅片、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75GW和90GW。”晶科能源董事长兼CEO李仙德表示。同时,N型组件将在2023年成为出货主力,占比将从2022年的25%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
“TOPCon已成定局。”李仙德在今年4月的致辞中一锤定音。
来源:新能源微报 DataBM.com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