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退场,或以“新能源巨头”身份归来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3-12-20 18:49:03

力争到2030财年将可再生能源业务销售规模增加到6500亿日元。......

12月20日,百年巨头——日本东芝公司正式摘牌退市。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在上市74年后,日本家电、半导体大厂日本东芝公司在本周三从京东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退市。

这个曾凭借“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一句广告词席卷80年代中国的企业,在遭遇超10年的动荡后,狼狈地结束了“东芝时代”,一脚迈进了不确定性的未来。

但外界或许不知道的是,在“家电巨头”、“半导体巨头”等光环下,东芝的“新能源”版图已悄然成型

光伏、逆变器、氢能,“世界第一”的新能源布局

在本次私有化过程中,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注意到,东芝将与出资方开展合作,采取以功率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为中心巩固重建基础的战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芝集团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伏逆变器、氢能、核电、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新能能源领域均有布局。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361万亿日元(以20日汇率换算,约合人民币1671亿,以下均同),其中公司发电等能源业务营收实现66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2.79亿),占总营收的19.92%,由于该部分业务毛利较高,在净利润方面实现318亿日元,占总利润的28.78%

图源:日经新闻网

2010年,东芝正式进入户用光伏发电领域,受益于2012年日本上网电价制度的确立,公司光伏发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公司已累计为超10万户家庭安装光伏产品。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东芝在今年2月3日宣布退出户用光伏领域,同时停止新业务的开拓并将该板块打包出售给了Xsol Co., Ltd. 及其子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芝光伏业务的彻底败退,早在2021年,东芝就将目光转向了钙钛矿电池领域,并在当年推出了可均匀涂覆材料的制膜技术,在700平方厘米的试制品实现了15.1%的转换效率,并计划在2025年启动量产。

逆变器领域,东芝早在2015年就开发出了“微逆变器”,并在当年7月29日举行的“PVJapan2015”上作了参考展示。同时,据行业机构数据,在光伏逆变器的核心组件IGBT单管市场上,东芝此前的市场份额位曾列第五,占5.5%。

今年10月,公司推出2200 V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以助力逆变器小型化进程。

氢能领域,东芝早在50年前即开始布局氢能技术研发,在纯氢燃料电池领域、电解水领域持续发力。

早在2019年3月,公司就实现超100台的纯氢燃料电池系统交付。

2021年9月,公司开发出较当时产品重量及体积均小8成的氢燃料电池。

次年10月,东芝宣布在大规模的电极生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电到气的转换进入高效率时代。

今年10月,东芝旗下能源系统及解决方案公司宣布,公司与古屋金属株式会社就建立稳定的铱供应网络达成战略谅解备忘录,而铱则是制造用于制氢的水电解槽的质子交换膜 (PEM) 的重要材料。

2020年,东芝曾在宣布暂停火电业务的当口同时宣布,力争到2030财年将可再生能源业务销售规模增加到6500亿日元,而今光伏、氢能等多项业务徐徐铺开,业务的持续发力,也为外界打开了全新的业绩想象。

“东芝时代”终结,共赴“归来”之约

资料显示,东芝原名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公司成立于1875年,并在1993年由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和东京电气株式会社合并而成,此前曾与日本另两家企业夏普、松下并称“白色家电三巨头”。

在最辉煌的时刻,公司曾创造多个“日本第一”及“世界第一”,业务横跨核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医疗设备、交通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是拥有全球超20万名员工的巨无霸企业。

不过随着公司在2015年被爆出长达7年涉及2248亿日元的会计造假丑闻后,白色家电巨头深厚家底也开始被同行瓜分。

2015年,东芝率先向图像传感器业务下手,以190亿日元将该板块出售给索尼。同年,公司宣布全球裁员6800人。

2016年,美的以537亿日元承接东芝包括冰箱、洗衣机在内的白色家电业务也即东芝生活电器有限公司80.1%股权,同时接收的还有东芝生活电器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要知道,东芝的家电业务营收曾占到公司总营收的1/3,作为公司核心资产,白色家电业务的出售则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百年巨头开始谢幕。

次年,海信电器以129亿日元买下了东芝旗下电视机业务也即TVS公司95%的股权。

再之后是电脑业务……

储能芯片业务……

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

卖子自救至今,庞大的帝国近乎只剩“虚名”。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没落帝国,在重组之路上依旧坎坷不断。

据媒体报道,公司目前仍拥有约10.6万员工,其中核电及国防设备制造等业务被视攸关国家安全,所以东芝的重组之路受到了来自政府的严格审查。

经多年斗争,今年9月,由20多家日本企业组成的“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以下简称:JIP)在这场控制权之争中占据上风,东芝接受总额约2万亿日元(约合14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启动私有化进程,正式进入退市倒计时。

在麦格理资本证券日本研究部主管Macquarie Capital Securities看来,东芝的困境与糟糕的战略决策及不佳的运气密切相关。东芝最辉煌的时代同样也是日本经济高速飞涨的时代,而随着全球产业链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转移,东芝也不可避免陷入了“失落的三十年”。

而这“失落的三十年”又能否如东芝所愿,从新能源及功率半导体上找回,外界拭目以待。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