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天合光能超音速扩产
50亿元的10GW高效光伏电池生产项目签约......
近日,天合光能两天里一连迎来了4个“项目动态”。
4月19日,天合光能淮安基地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暨二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
在19日当天活动开始前,还举行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的10GW高效光伏电池生产项目签约。
据介绍,天合光能淮安项目与2022年9月签约,此次投资将有助于公司借助淮安当地的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进一步加强公司在高效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扩大先进产能规模。
据当地媒体报道,“天合光能与淮安经开区的‘牵手’,从接触洽谈到正式签约40天,从签约到正式开工32天,从开工到首片组件产品下线156天。
而就在前一天,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年产15GW光伏组件项目首期5GW项目正式建成投产。青海基地去年3月启动,今年内将实现一阶段投产。
“超音速”扩产的背后,是天合光能稳步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决心。
从专业化到一体化 “超音速”布局
全球最早一批光伏企业之一,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与英利、无锡尚德同期成长而来,也是全球迄今为止开展组件业务时间最长的企业。
2004 年天合光能的第一座光伏组件工厂投产,2006 年登陆纽交所上市。2017 年天合光能完成私有化退市,并于 2020 年 5 月回归A股,登陆科创板上市。
此前,天合光能的产业链主要覆盖“电池+组件”两端。尤其是组件端,多年来持续位居组件出货量第一梯队。根据机构排名,2022年天合光能凭借国内外渠道销售的支撑,稳定增长、年增幅度约74%,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三。
然而,在2021-2022年间,硅料价格持续“飙高”,组件材料成本大涨,产品利润一再压缩,众多光伏企业纷纷选择一体化转型发展。
2022年,天合光能通过大手笔投资,向行业宣告正式迈入一体化布局战略。
当年3月,天合光能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合作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
2022年6月17日,天合光能公告称,计划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
建设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 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从上游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到硅片、电池、组件,甚至到辅材(此外还有电站业务),天合光能来了一记重拳,彻彻底底打通了整个光伏产业链一体化链条。
上述项目计划2022 年开建,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将在2023年内完成,整体项目预计2025年底建成。
青海也成为了天合光能最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根据规划,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将拥有10万吨工业硅、5万吨多晶硅、20GW硅片、55GW电池、70GW组件产能。
除了国内的一体化布局之外,天合光能还深耕海外一体化,在泰国、越南等地设立海外工厂。
对于快速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原因,天合光能曾对外表示,是为了响应市场需求,特别是当下海外市场对于供应链绿色化、多元化的要求已成大趋势,打造自身绿色供应链是头部企业的必选项;
此外,也是出于对下一轮技术创新的关注,全产业链来看硅料、硅片的降碳空间最大,未来品质、碳排相关要求也会更高,对源头、底层技术创新的关注也是天合光能向上布局的主要动力。
一体化战略 收获渐丰
2月24日,天合光能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司业绩继续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852.48亿元,同比增长91.65%;归母净利润37.11亿元,同比增长105.6%。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在全球和国内“碳中和”政策的引领下,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品牌和渠道优势,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的品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2023年一季度预报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39.31%至231.3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45亿元至17.45亿元,同比增长153.60%至255.45%。
就业绩大涨原因,天合光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发挥全球化品牌、渠道优势以及在经销分销市场的优势,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此外,公司前期在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在报告期内逐步体现成效。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