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答复的函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 2025-09-22 16:39:57

安徽聚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招大引强、金融赋能和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科学谋划我省“十五五”新兴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全省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单位,我厅与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市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2021、2022、2023年先后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829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光伏设备和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收2319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23年底的15.7%提升至15.9%,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前瞻谋划,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协同推进,用全产业链的理念谋划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我省先后制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编制产业链图谱和“双招双引”路线图,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任务和保障举措。制定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突出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两大抓手,集中布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皖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底,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8%、36%。

(二)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坚定不移走“科创 产业”的路子,持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健全“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自主创新成果,异质结组件最高功率连续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单结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实现26.7%创世界记录、大气环境超光谱卫星遥感打破国外壁垒、140MPa超高压循环氢疲劳测试系统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举办产学研用对接会、科技成果对接会和应用场景对接会,34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签约,发布科技成果77项、技术需求4项、应用场景42个、场景解决方案102个。

(三)坚持招大引强,重大项目接续落地。着眼强链补链延链,制定招引目标清单,加强省市专班协同,积极吸引优质项目、高端人才、企业总部在皖布局,2021年落地项目347个、投资额0.35万亿元,2022年落地项目1647个、投资额1.15万亿元,2023年落地项目1350个、投资额1.19万亿元,2024年落地项目1547个、投资额0.7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长期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一是平台招引。借力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资源,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举办11场“双招双引”推介活动和两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推动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安徽,成功签约112个项目、总金额1331亿元。二是联合招引。通过省项目招引综合服务平台向市县推送投资意向线索700余条,与市县联合招商100余次、落地项目近千个。三是境外招引。赴日本、爱尔兰、印尼、中东等开展海外招引,签署总投资56亿元的合作协议。

(四)坚持产融一体,金融赋能日益增强。坚持深化政银战略合作,与工商银行等9家省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2022年以来,银行累计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授信20322亿元、发放贷款6470亿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举办2场银企对接会、融资对接会,对接融资需求1807亿元。构建产业基金体系,打造总规模400亿元母子基金矩阵,组建完成120亿元规模的主题母基金,已设立子基金6支,规模113.91亿元,母子基金已完成12个项目投资,金额11.06亿元。

(五)坚持顶格服务,保障举措务实有力。强化统筹协调与精细服务,建立重点市包保、重点合作园区“一园一档”、重点企业“一企一档”、重点项目“一项目一推进表”等服务机制,及时向企业推送政府支持政策,更多采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式兑现奖补资金。建立健全赋能市县的服务协调机制和企业诉求办理机制,清单闭环解决各地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做到“市县有求、专班必应”。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结合贵单位的建议,科学谋划我省“十五五”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取得新成效。

(一)明晰产业发展方向。从强化科技创新、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区域协同等方面,明确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五”差异化发展路径,纳入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专栏,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继续实施《安徽省生态环境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支持先进环保和新能源氢能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带动核心产品升级,提升产业全国市场竞争力。

(三)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围绕光伏、储能、氢能等产业链,“一链一策”绘制产业链图谱,针对链条薄弱环节,摸排梳理目标企业清单,开展靶向招商。集成技术、资金、人才、场景等要素资源,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储备企业库,“一企一策一清单”精准帮扶。

(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通过举办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介会、皖北新能源产业推介会等,精准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强链的中小企业。灵活运用资本招商、并购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开展招商,创新精准招引新模式。举办产业场景推介会,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场景能力清单和标杆案例清单,落地重大应用场景创新项目,开展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化落地等合作。

(五)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加强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实施好4.0版省人才政策,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六)做优做强产业服务。加强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省市两级共同做好政策协同和协调服务。定期调度服务28家重点合作园区、141家重点培育企业、89个重点项目,支持重点园区及开发区开展培育提升工程,打造产业标杆、国家级产业集群,安排专员服务。坚持金融赋能,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强化与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协同,持续优化绿色金融专区建设。用足用活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母子基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投资。

感谢贵单位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支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外事与财务处

联系电话:0551—62775361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7月17日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