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超26亿后,光伏黑马要转行氢能?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5-11-13 17:13:49
作为曾经的光伏“黑马”,双良节能正将投资方向转向氢能等新领域。
10月24日,双良节能宣布终止2023年底公布的股票定增方案。该方案原计划募资不超25.6亿元,主要投向38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
对此,双良节能在公告中解释称,综合考虑外部客观环境、市场环境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才决定终止该方案。
但话说回来,当前光伏行业本就低迷,这个决定不足为奇。令人意外的是,双良节能同日还推出了新一轮定增计划,拟发行5.6亿股募资12.9亿元。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募资的12.9亿元中约有4.14亿元将投向氢能等相关项目,分别是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智能制氢装备及材料研发中心项目以及高效节能降碳装备系统研发项目。

此外当日双良节能还披露了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1.27%;其归母净利润则亏损5.44亿元。
不过好在2025年第三季度,双良节能已实现净利润的单季扭亏(净利5317.79万元)。但对于此前连续6个季度的亏损,仍显“杯水车薪”。
受累于光伏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双良节能长期以光伏新能源业务为营收绝对重头,不仅面临业务持续亏损 “失血” 的压力,短期内也难盼行业回暖实现 “回血”。如此一来,双良节能亟需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然而,糟糕的财务状况也让双良节能此次跨界布局氢能备受质疑。
入局光伏:有钱赚更有钱亏!
事实上,这并非双良节能首次为创收而进行业务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双良节能成立于1995年,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作为双良集团控股子公司,其长期深耕节能节水与清洁能源领域。
伴随新能源产业兴起,双良节能于2007年布局多晶硅还原炉业务,成功切入光伏设备制造领域。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其2023年市占率已超65%。
然而,双良节能并不打算止步于此。
到2021年,双良节能果断杀入硅片领域,宣布斥资70亿元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详情请点击:光伏二代“0”元购!硅片新贵实控人变动!)
同年6月,双良节能出炉了首根大尺寸硅棒。自此,双良节能就开始与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正泰新能、英发睿能等下游企业陆续签订销售长单合同。截至2023年4月,双良节能硅片合同累计金额超千亿元。
借着这股势头,双良节能迎来2023年业绩的大幅增长!财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3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02亿元。相较于入局前(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增幅超993%,可谓风光无限。

此外,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上半年,双良节能就已凭借9.5GW的出货量,成功冲进硅片出货量TOP5。(详情请点击:超110GW!2023上半年硅片出货量TOP5出炉!)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自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后,硅片成交价格便一路下行,受此影响,国内硅片企业也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2024年双良节能净亏21.34亿元,加之2025年前三季度再亏5.44亿元,近乎将前三年跨界光伏所赚的钱尽数赔光。
尽管近期在行业“反内卷”引导下,硅片价格出现小幅回暖,但涨幅有限。
此外通过对比财报数据发现,双良节能的亏损主要源于光伏业务。以最新2025年中报为例,公司报告期内光伏产品主营收入29.42亿元,占总收入的67.05%,但其毛利率却为-10.10%,是公司唯一处于亏损状态的业务。

与此同时,当前多晶硅行业产能也面临严重过剩。在此背景下,双良节能的多晶硅还原炉业务不仅缺失新项目增量市场,还因设备使用寿命长,短期内难以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如此一来,双良节能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赛道,以寻求业绩回暖。
高负债下,转身氢能:“钱景”难料!
眼看光伏主业风光不再,双良节能顺势转向,把氢能作为新突破口。不过据2025半年报披露,双良节能其实对氢能领域在国内外市场早有布局。
目前国内市场,双良节能已在北京、新疆、内蒙古、东北、河北、山东及陕甘青区域完成绿电制氢系统直销网络布局,实现对周边区域的协同覆盖。
在海外市场,双良节能正逐步打通欧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渠道,且于上半年成功中标印度 ACME 阿曼年产10万吨绿氨项目。

由此来看,双良节能选择入局氢能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但若是当下入局,暂且不论转型方向是否正确,单就财力而言,就无疑是一场大考。
从盈利能力看,三季报显示,双良节能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6.88亿元,同比下降 49.86%;净利润5317.79万元,虽同比扭亏,但对比此前近30亿元的巨亏,无异于“杯水车薪”。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率仍为-9.01%。
从偿债能力看,双良节能自2021年跨界布局硅片领域后,资产负债率便持续处于高位,2024年更是突破80%,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25年9月30日,双良节能资产负债率高达81.91%,其中公司短期借款为75.61亿,远超其可自由使用的货币资金规模。
就单从募集项目看,即便12.92亿元募集成功,仍有6.12亿元资金需公司自行承担。而据此前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其可使用资金仅5.6亿元。
此外氢能产业作为“新风口”,同样也已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而身负沉重债务的双良节能,又该如何与深耕氢能的龙头企业、资金雄厚的同行竞争?
退一步讲,就算双良节能勉强入局氢能,新赛道也必然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后续资金又该从何而来?或许对当下的双良节能而言,能否转型成功都不是最急的,先凑足资金稳住经营、确保 “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