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四五”以来我省能源转型底色更绿、韧性更强

山东省人民政府 · 2025-11-07 10:53:57

山东“十四五”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绿电占比超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装机超煤电,储能与市场化改革提速,民生用能持续改善。......

“十四五”以来我省能源转型底色更绿、韧性更强

山东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11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山东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有效满足1亿多人的用能需求。

能源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十四五’以来,在全网最高用电负荷常态化破亿、屡创新高、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总体平稳有序,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郑德雁介绍。

五年来,为全面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电力需求,山东加快构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煤炭、原油年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2200万吨左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各类储气设施储气能力达25.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截至9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7000亿千瓦时左右。

锚定“双碳”战略目标,山东一体推进核、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多元发展,“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目前装机容量达到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3.4%、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其中,建成海上风电5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光伏发电装机达到9172.8万千瓦、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为了让绿电既发得出、又用得好,山东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设施多元发展,960多万千瓦新型储能较2022年底增长5倍多;提出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新能源自发自用4类试点模式,研究确定42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和用户“削峰填谷”。目前,全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

绿色电力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2021-2024年,山东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分别达到912亿千瓦时、1090亿千瓦时、1381亿千瓦时、1647亿千瓦时,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24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实现全部由绿电供应。今年1-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1475.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28.1%。

五年来,山东以改革关键招激发能源市场活力,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到4.3万家,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51%。率先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并推动成功落地,探索形成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山东方案”。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蹚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路径。近几年能源领域项目每年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让民营经济成为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外,山东聚焦出行、乡村、供暖等核心需求,让能源发展红利更广泛地惠及民生。出行方面,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城乡充电服务网络,截至9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48.8万台,是2020年的19倍,在充电桩数量和密度上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内领先的兆瓦级全液冷超充站,实现“10分钟充100度电”,通过“五段式分时电价”让利,深谷时段每度电仅0.222元,单次充电最多省40元,在充电速度和成本上实现“双突破”。(记者 刘童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