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流通 产业活 人气旺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车流3155万辆次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车流达3155万辆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产业与人气发展,促进区域融合与智慧交通升级。......
晨曦映碧波,车龙跃长虹。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日均8.64万辆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有效促进珠江口两岸及粤港澳大湾区物流通、产业活、人气旺,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无形“慧眼”拉起全时全程感知网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集团与地方交警、消防、应急、气象等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等处设置多个备勤点,通过路网调度中心进行中枢调度,实现安全和应急管理“三岛联动”。
“我们与救援单位实行‘驻点+巡查’双循环模式,在全线设置8个应急驻勤点,采取逆时针方式联动,高效完成事故处置和快捷支援。”深中通道路政大队队长黄晓红说,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易堵点实施“一堵点一方案”,并在车流高峰时段利用自动化无人机巡航装备进行巡查和车流疏导。
深中通道是世界首例特长双向8车道海底隧道、水下枢纽互通、海上特长特大桥梁组合工程,桥隧转换有6公里超长纵坡,运营管理难度大。“为确保建设向运营顺利过渡,我们从南沙大桥、广深高速公路等路段调派资深‘老将’组建起运营团队,全面推进智慧管养落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张长亮说,深中通道构建了智慧监测平台实时监控、识别结构物安全状况,桥梁防碰撞体系覆盖全域,有效降低船撞桥风险。
“我们在全线设置800多个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无死角覆盖,异常事件视频检测成功率超97%。”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字化管理部副部长刘碧波告诉记者,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分布着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无形“慧眼”,拉起一张全时在线、全程可控的信息感知网,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异常事件。
超级工程的运营虽是超级挑战,但在交通人眼里,也蕴藏着创新的无限可能。“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是否可以打破壁垒,将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统筹起来实现智慧管控。”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负责人徐先蔚介绍,以深中通道为核心的“一通道六路”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实现了交通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管控、应急联动和出行服务基本功能,将逐步扩展到“五桥十五路”,不断提高整体路网的交通智慧化管控水平。
形成“无感跨市”通勤圈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广东中星创城智谷储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关镇每个月都要在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的中星储能智谷接待不少来自“东边”的朋友和客商。300多天来,这里已经吸引了超30家企业签约入驻。深中通道的开通,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联动开辟“快车道”。
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诱增珠江口过江车流约15%。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一系列跨江通道,正为粤港澳大湾区打开互联互通的广阔空间。
深圳和中山首次实现跨都市圈、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之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协同机制。“我们规划建设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目前两市已共同启动合作区综合规划编制。”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振辉说,两地已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深中通道直接连通了深圳前海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三市共建综合交通体系,开通深圳—中山、深圳—南沙跨市公交和旅游专线。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管理科负责人孙荣说:“目前,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形成‘无感跨市’通勤圈,中山市区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50分钟可达。”
深中通道未来将不只是“交通枢纽”,更向“综合地标”跨越升级。据广东交通集团消息,项目地标性建筑西人工岛将面向公众预约开放,承担科普教育、主题观光、研学体验等功能。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