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M对话|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谈过渡技术、终极技术都要小心!

数字新能源 · 2024-06-14 18:01:41

光伏行业正处于由P型技术向N型技术全面转变的时期......

6月13日,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上海光伏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作为光伏垂直一体化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带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最新技术及产品成果,惊艳亮相展会,展台人气爆棚。

在展会期间,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博士接受了数字新能源DataBM.com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就当下光伏行业技术变革与趋势、产能过剩等热点话题,分享了通威的见解与布局。

采访现场

“在每一个周期里,发展是永恒的课题”

2023年是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也是迎来行业巨变的一年。上半年各家企业还热火朝天新增扩产,但到下半年“产能过剩”却成为了行业避不开的话题。随之而来的则是产业链价格地不断探底、企业经营不断承压等问题,行业进入了新的底部周期。

对此,邢国强博士则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都是暂时的。他表示,从光伏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自2001年至今,行业绝大多数时间产能都是过剩的,而也正是产能的过剩带来了技术的进步,才能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

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成本的不断降低,还有国内国际不断扩大的市场可以挖掘,一定能够消化这些新的产能。长期来看,这个周期一定会过去,行业也一定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虽然困难是暂时的,却也有不少企业倒在了此刻。如何穿越周期成为当下光伏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邢国强博士给出的答案是:发展。他表示,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在以螺旋式上升呈现的,“在每一个周期里,发展是永恒的课题”。

以通威为例,自2006年切入硅料环节正式进军光伏行业。仅两年时间里,通威通过改进传统的“西门子生产法”,研制出“永祥法”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

随后又陆续推进产业链延伸,截至2022年,通威已就经完成从硅料到组件一体化的完整布局。

至今,“永祥法”已迭代至第八代,并储备至第九代,市占率达25%,无论是在单体产能还是在成本控制,都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电池片、组件环节也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将通威的发展思路归结为“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是“做强做大”的基础,而其核心还是技术创新。

对生产运营的极致追求,对技术的不懈追求,这是通威能够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邢国强博士表示。

采访现场

通威“技术新宠”:异质结

在邢国强博士的此次采访中,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注意到,邢国强博士多次谈及异质结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电池技术的后起之秀,异质结不仅理论极限发电效率要比TOPCon高,而且其还具备更低的功率温度系数、更高的双面率、更大的降本空间等优势。这些优势让不少企业为之倾心,认为其将是光伏未来的主流技术。

通威股份在异质结技术领域已深耕多年,早在2021年起就建成了中国首条GW级异质结中试线。但随着近期以来银价的飙升,HJT的降本问题更加迫在眉睫。

邢国强博士说:“我个人觉得,光伏用银必须要少,甚至是不用”。

目前有效解决光伏耗银量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导入0BB技术,另一个则是通威股份的铜互连技术。对于此项技术,通威股份表示这是异质结量产的技术路线之一。

通威展厅

“谈终极技术要小心,谈过渡技术也要小心”

众所周知,当下光伏行业正处于有P型技术向N型技术全面转变的时期。TOPCon独当顶流,异质结、BC后起之秀。

根据业内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年底,TOPCon的市占率将达到70%,在未来的2年内市占率甚至可达到80%。邢国强博士也表示,TOPCon的建设速度和产能扩充都是史无前例。

但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认为TOPCon只是一种过渡技术。对于这一说法,邢国强博士表示,大家谈终极技术要小心,谈过渡技术也要小心。“因为我们从研发的角度看不到未来的终极技术是什么。如果看不到,那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是不是过渡技术?大概率是的。”

他认为,无论从半导体还是光伏的发展史看,“这个行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迭代的一个过程。我相信TOPCon有它的生命力,能够在目前阶段做出贡献。”

在无法确定下一个主流技术的背景下,不押注单一光伏技术,是龙头企业的常规操作,通威也是如此。

就在本月6日,通威的首片HJT+THL电池片正式下线。这一技术正来源于通威历时两年半自主研发的铜互连中试技术。而该电池片的下线也标志着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建成投用。

根据邢国强博士的透露,于2023年11月启动建设的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仅研发车间就有11万平方米,其中有6个电池和组件的研发车间,拥有HJT中试线、TOPCon中试线、背接触电池中试线,先进金属化试验线,组件开发中试线,钙钛矿叠层实验室、光伏测试分析中心及CNAS认证组件可靠性实验室等。

我们开发的技术领域涵盖了未来可能成为行业主流技术的各个类别,包括TOPCon、异质结、BC、钙钛矿,我们都有做。”邢国强博士表示。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