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价5200万连卖“五子”,异质结新贵如何熬过“寒冬”?
9月13日晚间,异质结新贵泉为科技连发三则公告,拟转让三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均转让给自然人梁龙飞。这不是下半年来泉为科技的第一次“批量出售”子公司了。不到2个月连卖5子,泉为科技到底有多缺钱?......
9月13日晚间,异质结新贵泉为科技连发三则公告,拟转让三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均转让给自然人梁龙飞。
分别是:东莞市国立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1,812.00 万元;
东莞国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1,850.00 万元;
肇庆汇展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577.48 万元。
合计转让价格为4239.48万元。
泉为科技表示,公司投资进入光伏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在高效异质结产品等方面进行研发、生产和销 售。未来,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将会成为公司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结合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具体经营情况,为进一步聚焦主业,公司拟对原有业务做优化调整。本次出售三大子公司 100%股权,是公司基于实际发展情况的综合考虑,可以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和业务布局。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注意到,这不是下半年来泉为科技的第一次“批量出售”子公司了。
7月29日晚间,泉为科技曾公告,泉为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国立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国立云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梁龙飞,转让价格共计约1003.72万元,理由同样是进一步聚焦新能源光伏主业公司战略,优化低效资产配置,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不到2个月连卖5子,泉为科技到底是有多缺钱?
上半年,泉为科技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减少79.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约4700万。
2024年1-6月,公司净现金流为-875.56万元同比增长60.44%,其中,经营性现金流3690.62万元,投资性现金流-2257.23万元,融资性现金流-2293.38万元。
与此同时,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1.49亿元,总负债达9.74亿元,其中应付账款2.04亿元,应收账款7055.77万元,存货9982.38万元。
简而言之,泉为科技是真缺钱,而且资金缺口已然非常之大。
但这还只是上半年的情况,今年的三四季度日子只会更难过。
从最近泉为科技频频发布的公告来看,下半年的泉为科技颇有点“焦头烂额”。
据公开信息,泉为科技在半个多月内多次卷入案件诉讼。
8月26日,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山东中能技术有限公司发起的诉讼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1803100元。
8月27日,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铝边框采购合同》纠纷案件被列入执行人,执行标的13602824元,申请执行人为常州市凯宏铝业有限公司。
9月6日,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卷入与浙江强力控股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并将在9月10日再次开庭。
此外,泉为科技8月24日披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2024年6月8日至2024年8月23日新增累计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人民币2,745.79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8.72%,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均是被起诉方。
其中,厦门象屿新能源对公司的单起诉讼案中,涉案金额就达2279万元。
除此之外,高管的频繁变动也是泉为科技颇为头疼的另一方面。
8月8日,泉为科技公告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贵明因个人原因辞职、9月2日公司非独立董事施雁红辞职,据不完全统计公司今年内已经历经8次高管人事变动。
而泉为科技的副总经理一职,自去年来变动更是颇为频繁,公告显示,从2023年4月开始,已经经历7位高管辞职。
而在2023年,泉为科技也经历多次高层调整,甚至多名高管在入职1-2个月便离职。
泉为科技当前的困境,显然是源于“烧钱”的异质结项目。
作为2022年方踏入光伏行业的泉为科技,甫一进入便选择了当时颇为小众的光伏异质结领域。
根据公司中报披露,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山东枣庄和安徽泗县两大生产基地。山东枣庄基地于 2023 年 2 月建成投产,一期 3GW 光伏组件产能已稳定投产并交付中,安徽泗县基地也于今年 4 月份启动投产。
按照此前泉为科技公开的规划,这两大基地全部建成后,公司将拥有10GW高效HJT电池片、20GW高效HJT组件和5GWh储能和1GW切片的总体产能。
然而,作为小众、新兴的光伏技术流派,异质结技术很长时间都还处于烧钱投入阶段。外加当前光伏行情持续下行,陆续产出的产量,也不见得能为自己带来太大的收入。
频繁出走的高管、持续亏损的业绩、缠绵不休的诉讼,外加行情迟迟不见回转,内外交困的泉为科技确实要好好想想,怎么熬过这个“寒冬”了。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