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关税“大棒”频挥!中国光伏企业再出应对之策
中国光伏企业一直在寻求一个相对“终极”的解决之道。......
据外媒报道,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宣布对中国包括太阳能行业在内的战略行业征收新关税。根据目前透露出来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和太阳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医疗用品等。
而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根据拜登的新计划,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大约翻两番。
不过,观察者网消息,拜登政府已向美国光伏产业发出信号,会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生产设备等产品排除在本次加税产品之外。
其实,对于美国针对我国太阳能在内等产业的打压可谓是见怪不怪。尤其是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其已经历了来自美国14年之久的打击(详情可点击《关注!美国光伏关税或再迎变化!》文章查看)。
事实上,美国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关税政策的摇摆不定,让中国光伏企业一直在寻求一个相对“终极”的解决之道,赢得稳定市场发展机会。从最初的绕道东南亚,再到直接奔赴美国本土,中国光伏企业不断调整海外策略。
而隆基绿能等光伏龙头,近期期更是又出应对之策,直接从一直备受欧美政府所诟病的多晶硅原材料端入手,源头“掐断”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后顾之忧”。
数字新能源DataBM.con获悉,今年年初,隆基绿能与全球领先的硅基厂商Ferroglobe 签订了三年的供应协议。在2024年-2026年,Ferroglobe将向隆基绿能供应高质量硅和石英。这不仅可以应对美国的所谓“可溯源性”,还可以保障隆基绿能在海外工厂的原料供应。
阶段一:“曲线救光”
这一阶段源于2010年,彼时中国光伏企业风头正盛。然而美国利用关税政策的精准打击,使得一大批光伏企业陨落在那段黑暗的时刻里。
于是中国光伏企业开启了“曲线救光”之路,“东南亚”地区进入了中国光伏企业的视野里。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东南亚地区的硅片产能超过30GW,光伏电池产能为59.8GW,光伏组件产能为90.6GW,这些产能绝大部分均由中国光伏企业所控制。
2022年6月,美国对于东南亚四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实行的豁免关税政策更是让在此地的中国企业受益良多。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进口的光伏组件中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占比高达98%。
东南亚地区由此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一块“黄金跳板”。
阶段二:“直球出击”
“曲线救光”能缓一时之急,但却非长久之计。
再有一个月的时间,美国政府对于东南亚四国的关税豁免政策就到期了。
而更糟糕的是,根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目前所得到的消息来看,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联盟希望美国政府对东南亚进口光伏产品征收最高271.5%的关税。
如果美国政府通过此请求,届时中国光伏企业的东南亚这块“黄金跳板”也不再管用了。
“坐以待毙”从不是中国企业的风格。这一次中国光伏企业就改变策略——“直球出击”。
2023年开始,光伏行业掀起了“赴美建厂”的热潮。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先后远赴美国建设生产工厂(详细请点击《卷到美国去!隆基、晶澳、晶科、天合…中国光伏巨头争相在美建厂!》)。
进阶:从源头保障
美国对中国打击的主要借口除了所谓的“低价倾销”,还有就是臭名昭著的“涉疆法案”。
新疆是我国光伏主要原材料硅料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我国光伏产品中所需的硅料有一半都来自于新疆。而美国正是纠缠于此点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打压。
事实上,业内人士在与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交流时透露:“不仅是针对新疆,而是针对整个中国地区。”
可见,我国光伏企业单在美国建电池、组件厂还不够,还要让美方“挑不出错”,不能再以任何理由进行打压。全产业链出海势在必行,而硅料是当前这一链条中的最后一环。对此,我国光伏龙头显然也有预判,早早开始了布局。
除了上述的隆基绿能,专攻颗粒硅的协鑫科技早在2023年就开始了谋划。
2023年协鑫科技的首席执行官蓝天石在接受媒体采访透露,协鑫科技有意在沙特建造一家年产能为12万吨颗粒硅的工厂,而此工厂最早可能于2025年投入运营。
除此之外,今年3月11日,在中东阿曼苏哈尔自由区开工的10万吨多晶硅项目也被爆出其背后操控人为业内知名老兵张龙根,此人曾在大全能源、晶科能源两大龙头企业担任重要职位。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