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9亿!光伏跨界新秀5天拿下2大央企订单
国晟科技5天时间拿下2个央企大单,合计金额超9亿。......
7月4日晚间,国晟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将为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Ⅱ标段项目供应HJT异质结光伏组件,合同金额为1.64亿元。合同标的为HJT 异质结组件。
而外加5天前的6月30日晚间公布的与中国电建集团签订的7.49亿元合同,国晟科技5天时间拿下2个央企大单,合计金额超9亿。
跨界选手“是非”不断
国晟科技原名乾景园林,主营园林景观设计和工程施工一体化业务。
2022年11月,乾景园林一连发布三则公告,拟以1.54亿元现金收购国晟能源持有的包括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新能源及电力公司股权、转让8%的股份给国晟能源,并募资募集资金4.69亿元,用于1GW的HJT电池项目、2GW的HJT组件项目建设。
由此,正式宣布跨界光伏赛道,形成“园林+光伏”双主业。
2023年11月,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国晟科技”。
然而,乾景园林与国晟能源的这一并购案,从一开始就备受质疑。
被并购之前,国晟能源本身就是一批光伏黑马。
成立于2022年1月的国晟科技,从2022年3月起,在不到2年时间里,快速“跑马圈地”,出手布局了多个光伏基地项目,对外宣布的投资额总计超500亿,已建成安徽淮北、江苏徐州两个制造基地,在安徽、江苏、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内多地规划/在建光伏生产项目。
而反观乾景园林,就要逊色许多。
在跨界之前,随着园林业务的持续低迷,作为园林工程企业的乾景园林效益一直不尽人意,2020年-2022年,乾景园林的业绩连年亏损。
因此,乾景园林收购案一经披露,立即遭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和外界的质疑:钱从哪里来?是否存在利用资产交易向新任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情形。
随后,又因国晟科技实控人、董事长吴君于2023年11月2日被采取留置措施。但国晟科技在11月4日知悉该情况后,近三个月“秘而不宣”,甚至宣称“董事长正常履职”,相关信息披露不及时。
2024年6月28日,国晟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及董秘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频签央企大单 黑马开始发力
不过国晟科技“是非”阴影,很快就被频拿大单的光芒盖过。
除了7月5日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签订的1.64亿元异质结组件合同。6月30日晚间,国晟科技公告子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的《中广核莱州土山6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工程EPC总承包工程光伏组件合同》。
此外,5月29日,国晟科技公告称,子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HG30)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39亿元(含税)。
三大合同金额合计14.52亿元,而国晟科技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9.88亿元。也就是说,国晟科技1个多月新签订单金额是自己去年营收的1.5倍。
在光伏行业“寒意袭人”的当下,企业再没有什么能比牢牢拿下订单,踏实稳妥了。
此外,在频频斩获大单的同时,国晟科技在光伏产能布局方面也毫不松懈。
国晟科技披露,公司正构建垂直生态产业链,在江苏、安徽、河北、山东、内蒙古、新疆六省区谋划九大基地,其中徐州、淮北、淮南三大基地部分组件、电池项目已建成投产。
2024 年,公司将全面完成从拉晶、切片到电池、组件的 垂直生态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降本增效,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同时,公司全力推进电站 EPC 项目、户用分布式项目、基地建设、电池降本提效等重大项目。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