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华:2023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附演讲全文)

数字新能源DNE · 2023-07-20 22:28:58

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四个环节的 产量已全部超过2021年全年的产量,并超过2022年全年产量的60%以上。......

7月20日在安徽宣城召开的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主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分享了2023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报告。

报告中,他表示,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四个环节的产量已全部超过2021年全年的产量,并超过2022年全年产量的60%以上。

今年上半年,整体的供应链价格在经历短暂反弹以后持续下滑,其中价格下降最快的环节是较去年最高点下降超过了78%;各环节价格下降也提高了用户的降价预期。

此外,他认为,今年上半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N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同时,钙钛矿电池热度不断提升,多国政府也在争相布局,大有“换道超车”之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以下为根据现场演讲整理的王勃华报告全文。

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各方面增速都很快,但今年的增速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上半年光伏行业增长超预期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保持了增长。

其中,制造端:1-6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要环节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速度都超过了60%。其中,多晶硅产量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65%以上;硅片产量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电池片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逾62%;组件产量超过200GW,同比增长超过60%。

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各环节产量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总产量65%以上,四个环节的产量已全部超过2021年全年的产量,并超过2022年全年产量的60%以上

如此大的增量。而按照往年惯例,一般下半年才是光伏行业生产的高峰期,下半年光伏行业还会有怎样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应用端,上半年光伏发电装机量达78.42GW,同比增长154%,规模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一整年87.41GW的总量。

进出口方面,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预计超过290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3%。太阳能电池已经与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一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同时,光伏产品在“新三样”里占比约60%。

在产品结构方面,硅片、电池片出口占比有所增加,而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前6个月硅片的和电池片的出口量每个月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主要原因是,随着企业海外布局光伏组件产能的提升,海外产线对电池片和硅片需求有所提升。

在出口的区域分布来看,欧洲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硅片、电池片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上半年对非洲的组件出口增长最为明显,主要是针对南非的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3倍。非洲市场的装机速度小于组件的出口速度,未来难以维持高比例增速。

欧洲市场尤其是户用市场安装程序申请较为复杂,且已经出现安装工人短缺的现象,尽管在简化相关手续,但受到用工、土地、电网消纳等问题的制约,加之分销商库存水平较高,接下去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增速可能放缓。

 

光伏供应链价格快速下滑,是全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整体的供应链价格在经历短暂反弹以后持续下滑;其中价格下降最快的环节是较去年最高点下降超过了78%;各环节价格下降也提高了用户的降价预期。

如果说去年光伏行业的热词就是“涨价”的话,今年上半年的热词之一是“降价”的情况。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N型产品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去年还在说是N型产业化的元年,今年已经在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比例了。

2月17日,某集团5.65GW组件集采开标,N型占比32%;

2月21日,某集团6GW组件集采开标N型占比 42%;

4月17日,某集团6GW组件集采开标N 型占比50%。

同时,各大集团的N型产品产能也在快速提升,其中,

晶科:预计至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占比70%以上

晶澳:预计至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占比55%以上

天合:预计至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占比53%以上

正泰:预计至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占比80%以上

此外,从每年的SNEC展上可以看出,企业主打产品全面向N型转化,2020年SNEC发布的组件产品中,N型组件占比仅7.4%,2021年占比超六成,到了2023年SNEC展,组件产品已经全面切换到N型,占比超过90%。

技术发展方面,钙钛矿电池热度不断提升。包括七国集团(G7)、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多国政府也在争相布局,大有“换道超车”之势。

同时,我国的市场主体多元化,不仅技术型初创企业、光伏龙头企业、央国企争相入局,宁德时代、丰田汽车等跨界企业也在投资布局。

下半年光伏行业发展展望

今年夏天,高温热浪席卷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刻不容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15日在纽约发出警告,各国必须逐步淘汰煤炭和其他石化能源,并大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避免气候“灾难”的发生。

注意他的两个重点:一要加大投资,二是大规模。

在这种大的形势下,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比正在不断地提高。

从各种资源发电量占比变化来看,从2012年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1.3%提升至29.9%,其增长主要由光伏和风电驱动。

从各种资源发电量占比预测来看,预计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38%。到2050年,这个数值可能会是60%。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一个趋势。

未来,光伏发电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世界主要经济体光伏渗透率不断提升,特别是近五年增速较快,2022年世界平均光伏发电渗透率约为4.54%,中美渗透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4.83%和4.53%,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国际组织逐年上调对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的预期(GW),其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3年大幅上调对于2050年光伏装机量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18200GW,调升幅度近30%。国际能源暑曾于2022年基于净零碳情境(NZE)上调对未来装机量的预测,将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测提升至15468GW调升幅度约7%

此外,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各国在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同比都大幅提升,并陆续在上半年制定了新的光伏产业发展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具体到今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调高了2023年全球及中国光伏市场规模预测,将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海外市场以欧洲、美国、印度、巴西等为主);将2023年中国新增装机预测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

回到中国光伏市场的下一步发展。

在装机结构方面,大基地项目将成为集中式项目增长的重要支撑,政府将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规划2030年前“沙戈荒”大基地新增装机量455GW;“十四五”规划200GW,外送150GW,本地自用50GW;“十五五”规划255GW,外送165GW,本地自用90GW。

光伏与交通领域融合发展方面来看,路宽且长,未来可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后续还会不断的延展,交通领域空间十分广阔。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流程推进也是很难的,这一块非常值得关注。

第二是海上光伏将迎来规模化发展。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从理论上看,可安装海上光伏超过100GW,市场前景广阔。近两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和鼓励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光伏龙头企业针对海上光伏技术和产品也有丰富的技术储备,且东南部沿海地区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实力,因此海上光伏已经初步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

不过,针对海上光伏场景,光伏产品在不同场景下需要差异化发展。

组件需增强背面增益能力、封装可靠性、力学能力,逆变器需增强密封性、抗盐雾和防腐能力;而针对光储充一体化场景,组件需美观、不易燃,逆变器则需增加电站安全保障能力、光储充协同一体化能力等。

此外,作为市场大头在外的长远,中国企业要持续关注光伏制造端国际竞争加剧问题。

新的国际局势下,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变动呈现新特征:

受市场内生需求与制造业激励/贸易壁垒政策共同驱动;

产业资本扩散方向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中、美、印欧为主要对象;

产业格局重构规模与速度显著提高。

中国光伏市场大头在海外,光伏产业资本在全球主要光伏制造业布局区域间加速流动,全球光伏产业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产能建设进展迅速。

2022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资本东南亚主要建设硅片已超21GW,电池超42.8GW,组件超435GW,此外还有光伏玻璃、石英砂、胶膜、逆变器等

中国企业在美国建设组件超14GW,在中东建设组件超1GW,此外还在印度建设逆变器、光伏支架等产能。

与此同时,各国推动光伏供应链本土化,进展迅速,但中国光伏产业链规模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光伏制造端成本优势明显,不管是光伏制造总成本、组件制造成本还是光伏发电LCOE,相较其他经济体都具有一定优势。

2024年之前中国光伏制造端在全球的占比还会上升,但是倒2027年,印度、东南亚产业链上来之后,中国产能在全球占比要比现在下降5%左右,产量占比要下降1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辅材产业面临更深入国际化的需求。随着贸易壁垒政策的日趋严苛,辅材辅料的海外产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海外贸易壁垒促使我国光伏企业近年来加快了布局海外一体化产能的步伐,辅材辅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海外光伏企业也在光伏玻璃、胶膜、支架等领域持续发力,意图补齐短板。

中国光伏产品现在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主要在于直接制造成本,但问题在于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当中,我们怎么样把优势保持下去,只能保持自己有很高的性价比,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