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产能过剩、价格暴跌?隆基、晶澳、晶科、协鑫…光伏大佬有话说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3-11-07 09:09:59

大概分为三种看法。......

在疯狂发展之后,光伏产业现在来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局面。

一方面是光伏产业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光伏发电累计装机5.21亿千瓦,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

光伏装机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大光伏企业的加速扩产。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增幅均超65%而到了下半年,扩产的速度不降反升,仅7-8月两个月,产量分别达到23.35万吨、98.9GW、84.7GW、76.7GW,同比涨幅高达93.8%、84.3%、77.9%、77.8%

看似生机蓬勃的背后,却是日益严重的行业产能过剩的焦虑。与此同时,光伏产品价格迅速向下更是引发行业对“内卷”这一词的更深刻的体会。

仅上半年,硅料价格就跌去了六成,低点约6.5万元/吨,虽然一度止跌回升,却在11月初,再次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价格跌回“6”字头。组价更是屡刷新低,继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价格惊现0.993元/瓦之后,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采项目再现0.963元/瓦的超低价。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到底有多“可怕”?价格行情合适才能重新迎来止跌回升?

对于此种局面,光伏行业的各环节“领头大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致分为三类:

“非理性价格”伤害企业发展行业应回归技术竞争的主赛道

主要代表企业:隆基绿能 

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今年可谓是相当高调。先是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直接放言:BC才是未来主流

而后其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伏组件价格下跌,更多因素是行业正常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但现在已经不仅局限于供需过剩这一种因素了。低价竞争的恶性价格战是非常不健康的,不仅带给企业内伤,更多会影响中国整个光伏行业,伤害了中国的创新。

创始人李振国则在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CSPV)上表示,“当前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组件价格逼近1元/瓦这些摆在光伏人面前的现实考验,更促使我们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展镀电成本,仍然是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题。”

价格竞争是一个产能“优胜劣汰”的过程

主要代表企业:协鑫集团、晶澳科技

11月2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于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强调,一个行业没有过剩就没有进步,就不叫市场经济。过剩并不可怕,要面对竞争,同时要承受被淘汰的可能,过剩周期永远是优秀企业淘汰落后企业

朱共山表示,2023年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高增长发展,但一系列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繁荣伴随着泡沫,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建议大家还是要做自己能做的事。产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是阻挡不了。新玩家,行业无序竞争,风险加剧,产业链的价格持续走低,价格与成本倒挂,这就是现在的光伏和储能。大家都不挣钱,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影响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的颁布政策才能调整过来。

而与此观点相似的还有晶澳科技董事靳保芳。

在11月2日,晶澳科技包头基地5GW组件项目投产仪式上,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表示,从长远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光伏都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虽然产能出现过剩现象,但这是暂时的,经过市场洗礼,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会胜出

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近日在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产品价格下跌对行业不一定坏事,价格波动实际上是一个优胜劣汰、去伪存真的过程。产品价格下跌对行业不一定坏事,价格越低市场需求量会越高。

他认为,放眼未来,无论是从国内端还是在国际端,需求都是“星辰大海”。“或许到明年的某个时刻,也许是下半年,在完成优胜劣汰下,大家就能看到光伏产业生态又有比较大的变化。”

优秀产能并不过剩

主要代表企业:爱旭、晶科能源

在10月24日,光伏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交流座谈会上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谈到光伏过剩问题时表示:“光伏产业从长期来看是一个需求快速增长的产业,技术迭代较快,一旦旧产品无法提供更低的度电成本,就将被优秀产能替代,而高效优质产能并不过剩。”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的观点于此观点不谋而合,他此前曾公开是表示:对于目前市场以及光伏行业内部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他一直认为“产能过剩”是对行业的最粗略的一种判断,就好比对于一个组织,人会过剩,但是人才不会过剩;低效产能肯定过剩,高效、高性价比的永远不够。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