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报告】三跨光伏,解密通威股份何以长成“劲草式”行业龙头?
三进光伏,买买卖卖才拉起了当前的盘面。......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晓萌在其著作《韧性 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中曾提出“劲草式企业”的概念,这里的劲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基老,二是不脆弱。作者认为伟大企业的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韧性”,在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的路上,只有先于危机塑造企业韧性以锤炼决胜至暗时刻的核心能力,方能打造“劲草式”企业。
而对于现在的光伏行业来说,在褪去行业上行带来的好运加持后,谁在裸泳,谁在造舟,方才一眼清明。
10月27日,随着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三季报的公布,硅料四巨头前三季度营收情况正式浮出水面。
净利方面,通威实现净利润163.02亿,同比-24.98%;大全实现净利51.15亿,同比-66.09%;新特能源实现净利50.79亿,同比下滑47.37%,而协鑫科技此前较少发布三季报,但根据其自愿披露的公告数据计算,前三季度净利约为64.39亿,与去年的127亿相比,拦腰砍半。
结合目前的趋势,通威作为硅料、电池双龙头企业,在三季度交出这样一份答卷足以说明其发展的韧性。但谁又能料到,就是这样一家极具劲草气质的企业,此前也并非完全看好光伏,三进光伏,买买卖卖才拉起了当前的盘面。期间,更有旗下永祥股份曾做“弃子”,过手2年,被通威股份以几乎原价的卖掉。
三进光伏 农牧饲料公司买买卖卖的光伏路
通威股份前身为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由通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通威集团”)与刘定全、管超等7位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2000年整体变更为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后才更名为目前大众所熟知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名字有了,但通威股份也还是那个卖饲料的,跟光伏沾不上半点边。
直到2008年,通威股份以1.91亿元卖下了永祥股份50%的股权,不过跟通威一样,这时候的永祥股份也不是我们熟知的永祥,此时的永祥股份主要经营PVC产品,也就是做塑料袋的那个聚氯乙烯,在2007年,PVC营收占公司总营收高达79%。而其旗下硅料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多晶硅)也才刚成立,甚至在通威股份2008年2月收购永祥股份的时候,永祥多晶硅产线都尚未投产。
不过当时正值四川省成-眉-乐硅产业带成长壮大期,而乐山市更是全国最大的多晶硅和高纯金属生产、研究基地,拥有丰富的硅矿资源。刚出生的永祥多晶硅得天独厚地踩着07年硅料稀缺的行情开始成长,彼时通威股份在收购永祥股份后也曾表示,十分看好光伏行业,并将这次收购称之为“注入优质资产,以利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在通威收购永祥股份后的两年里,永祥陆续投产了两条多晶硅产线,总产能达1000吨/年,并着手推进二期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
绿色清洁的永祥股份厂区 图源:通威股份
不过随着08年以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海外贸易摩擦的阴云隐现,通威股份迅速调转话口,在2010年2月以“发展前景不明确”为由,将此前2亿收购的永祥股份50%的股权,以2.03亿的价格卖回给此前的卖家,不合理的价格加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这让通威股份在当时饱受投资者的质疑。
至此通威股份的第一次“沾光”以不甚光彩的结局收尾,在卖掉永祥股份5年内,通威股份都处于蛰伏状态,安心做饲料。
直到2015年,通威股份突然宣布作价20.1亿收购永祥股份99.9999%的股份,比起2010年通威股份转让的价格(50%股权成交2亿元)高出数倍,但多晶硅产线却并没有增加。
随后2017年,通威再次作价49.84亿收购了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电池片领域,至此,这家未来的双龙头才将将把自家的光伏业务组建起来。
买完通威太阳能不过8个月,通威股份就在2017年二季度首次实现电池片出货量单季度1GW,并一跃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电池片生产企业,走到今天,都无人能撼动其榜首之位,
纵观通威股份的成长路径,在长成如今这幅巨头模样之前,公司也曾孱弱过,也曾遭遇外界质疑,旗下永祥股份一度沦为为“劣质资产”被卖掉又买回,电池片业务的基本盘也是曾被多次转卖的赛维。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烂盘子下,通威股份却通过自身经营在短短几年长成了全球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片巨头,用“起死回生”形容也并不为过。这其中的经营之道、成长法门对于当下深陷产能过剩泥淖的企业,则是一剂不容错过的“良药”。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联合旗下大数据研究院精心发布了《通威股份光伏发展之路:战略制胜》专题报告,今日起,关注“数字新能源DNE”微信公众号,并在后台发送关键词“通威”免费领取报告全文。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