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伏扩产潮涌向万亿赛道!协鑫、晶科、晶澳、天合…早就在干了
在光储融合发展愈演愈烈,众多光伏企业已经把轰轰烈烈的扩产运动延伸向了储能领域,渐成大势。......
7月1日,四川协鑫锂电年产36万吨磷酸铁锂储能材料项目在眉山仁寿经开区正式投产。
项目是业内唯一使用物理干法工艺的磷酸铁锂项目,分三期建设,整体项目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达产。
当天,海泰新能储能产品下线仪式在唐山基地举行,标志着海泰新能正式迈入规模化储能的新赛道。
时隔3天的7月4日,另一大光伏巨头晶科能源在浙江海宁的储能项目也正式开工。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年产12GWh储能系统与12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总投资84.3亿元,规划储能电芯车间、模组Pack车间、储能系统组装车间等,建设年产12GWh系统与12GWh电池生产线,预计今年底首条产线投产,明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
在光储融合发展愈演愈烈,众多光伏企业已经把轰轰烈烈的扩产运动延伸向了储能领域,渐成大势。
扩产潮涌入 光储联动切入点各有不同
除前述协鑫集成、晶科能源之外,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众多光伏企业都在储能领域有所布局,且在近期布局动作加密,但每个企业切入点各有不同。简单整理几个代表性光伏企业的储能布局会发现,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和电池电芯几大领域。
协鑫
协鑫的储能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投建江苏省最大用户侧锂电储能示范项目。在当前光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协鑫集成正加速推进“光伏+储能”双轮驱动战略,蓄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2022年的年报中,协鑫集成在制定的2023年运营计划中,将储能业务目标设立为发展大型储能、户用工商业储能业务,储能业务成为业绩新增长极。
7月4日协鑫仁寿项目投产当天,协鑫官网发文中表示,“储能兴,则新能源兴;储能强,则新型电力系统强。”协鑫集团董事长更是放出豪言,未来协鑫将立足新型锂电材料,助推储能进入平价乃至低价时代,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可以看出,储能板块已是协鑫集团未来重点打造的重点业务板块,并被寄予厚望。
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的储能赛道主要从电池切入。
从2020年底,晶科能源开始大规模布局储能业务。目前,除了浙江海宁储能电池项目之外,晶科能源也在筹备建设储能电池产能。
此外,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晶科能源近期也推出了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源网侧储能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
晶科能源高管在2023年5月曾对外表示,未来晶科会把储能当做和组件同等重要的业务来经营。“储能是晶科能源下一阶段布局的重点之一。”
晶澳科技
晶澳科技的储能板块从系统集成切入。
2021年以来,晶澳科技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加大了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包括光伏电站、BIPV和储能业务。公司也成立了储能中心,采用自主研发模式为工商业和源网侧场景客户开发户外柜和预制舱式储能系统,采用合作研发模式为海外家庭用户开发户用电池系统、光储系统和储能系统系列产品。
在今年的SNCE光伏展上,晶澳智慧能源携户用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源网侧储能系统等3个系列新产品重磅亮相。
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储能业务的发展,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天合储能公司。2021年天合储能确定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产品和市场定位的主航道,从而逐步明确了“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开始真正向储能板块发力,并于2022年正式推出了自研电芯。
2022年天合的储能业务迎来了大发展。据公司透露,当年储能产品国内出货量超1.5GWh,全球出货量近2GWh,并交付了国内单体800兆瓦时储能项目。实现中国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
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让储能有30年以上的寿命,和光伏的寿命能够同步。”
东方日升
东方日升则通过子公司双一力储能布局储能赛道。2017年,东方日升开始布局光伏领域,并于2018年成立储能事业部,并通过收购双一新能源快速进军储能业务。
2022年,双一力储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GWh,同比增速超500%。在中国储能集成商中,双一力2022年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八、国内排名第十五。今年1月,东方日升宣布在浙江宁海投建10GWh储能系统。
阿特斯
阿特斯的储能业务追溯至2015年,通过收购夏普的美国储能业务子公司切入储能市场。老牌光伏+储能龙头,阿特斯于2018年就在加拿大建立了第一个储能电站。
2022年,阿特斯储能系统全年出货总量达1.79GWh,同比上年翻倍,大型储能业务收入达34.16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特斯集团全球储能项目储备总量47GWh,在海外已经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储能系统集成商,稳居世界第一梯队。
“新型储能”爆发元年 光伏争“储”占据先发优势
近年来,随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产业需求空前、强势崛起。为配套新能源的发展,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众多的储能相关的配套政策。
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 ”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此外,河南、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各地也纷纷出台加快新型储能发展规划,仅2022年就多达600余项。
市场刚需兜底,国家及地方政策加持下,储能行业也迎来了大发展。2023年更是被称为“新型储能”的爆发元年。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统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言,近三年是储能市场的战略窗口期,谁跑得快、跑得好,就能在未来的储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以来,众多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纷纷宣布布局储能板块,连宁德时代、特斯拉也想来分一杯羹。而在轰轰烈烈的储能扩产潮中,光伏企业发展储能业务更是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先发优势。
光伏企业先天就掌握着与储能产业链下游几乎共通的市场和渠道资源,同时,光储一体化布局项目大势所趋,光储一体化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更能占据成本和市场的竞争优势。
重叠的用户群体,相似的市场营销策略,再加上相通的技术人才团队,让光伏企业延伸加码储能布局、实现光储一体化发展成为了“顺势而为”的选择,吸引了更多的光伏企业,跨界争“储”而来。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