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明星光伏企业,如何走向一地鸡毛?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3-10-12 09:22:07

昔日意气风发的尚德,如今低调到产能信息都藏着掖着。......

中国光伏第一股,悬念再起。

9月26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5.11亿元。

时间再向前追溯,早在2019年,无锡尚德就已上过“老赖”的名单。只不过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无锡尚德的跌倒与其母公司顺风光电紧密相关。牵连其中的无锡尚德是否面临再一次的“眼见他楼塌了”。

01 四处碰壁遇贵人

无锡尚德的故事跟光伏教父施正荣紧紧绑在一起,稍有了解的人都耳熟能详了。

2001年,从澳大利亚回国的施正荣与无锡市政府走到一起,共同拉起了无锡尚德这个大盘子。

经过3年发展,2004年,初生的无锡尚德赶上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修改,踩着风口在05年攀上顶峰,成为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彼时的无锡尚德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光伏的新时代,在尚德之前,中国光伏行业尚处待开发之地,尚德以后,光伏的风吹遍了全国。

这个过程中,很难说到底是无锡尚德成就了施正荣还是施正荣成就了无锡尚德,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荣光并不完全属于施正荣一人。

这背后,有两个角色缺一不可。

“只要800万美元,我就可以创造出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这是2000年刚回国的施正荣的野心,只不过当时大多数人选择了将施正荣和他的野心一起扫地出门,但一个江苏的官员却将他们迎进了门,并引见给了无锡市政府。

彼时的无锡政府正在谋求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个官员的引荐下,双方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而这个官员也将成为除施正荣外,无锡尚德早期最重要的人,他就是当时的无锡市经委主任的李延人。

老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一个企业,核心技术的种子,资金是水,二者缺一不可。施正荣带着10余项专利搞定技术,李延人则是那个搞定钱的人。

2001年,在李延人的运作下,无锡市8家国企出资600万美元与施正荣现金加技术200万元,共计800万美元创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对于一个此前常年在国外的人来说,如何能说服动这么多国企来加持呢?这里面李延人占首功。李延人凭借多年政治关系说动了无锡市政府,8家国企不情不愿拿出了600万押注在这个陌生的中年人身上。据此前媒体报道,当时8家国企中曾有相关人员发声,这600万就当打水漂了

而在其他方面,拿地、税收、银行授信、借贷等,初生的无锡尚德几乎是一路绿灯,顺风顺水地在第二年就率先建立起国内第一条10MW以上的电池产线,并获国际认证,而彼时的全中国产能也不过18MW。

然而,开局顺利的尚德并没有延续此前的好运气,反而出现了国企断言失败的苗头。刚建好线的第一年,尚德就亏了700万。

据施正荣当年的说法,当时因为2万块欠款,连清洗公司的人都能直接到其办公司搬设备抵债。

憋着一口气的施正荣开始将目光放到国外市场,而国内,则是李延人再次凭借着自己经营多年的政府关系网成功劝动了国企股东和政府,为尚德拉来了5000万担保金及无锡政府两个部门累计8700多万资金和11个项目。

凭借着无锡市政府和当地国企的支持,年轻的尚德熬过了长夜,迈向了上市的辉煌。

2005年12月14日,纽交所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无锡尚德上市。

02 555和170的恨意

细心的人或许发现了,2005年尚德在纽交所上市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施正荣一个人的尚德,此前占据了75%股份的8大国企已全部出局。

2004年,业绩开始攀升的无锡尚德突然传出内斗的消息,以施正荣为代表的海外派和以李延人为代表的本土派就公司控制权进行争夺。

2005年,施正荣从高盛、英联、龙科等国际著名投行募集8000万美元资金完成了最后一笔国联集团的股权收购,没有国企股东作为底气的李延人黯然退场,据传他走时,只带走了一百万现金和一辆开了几年的奥迪A6,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股权。

清退完所有国企股东的那一天,施正荣说:“从那时起,我才感到了自由”。

而政府这边,尚德带来的经济价值远不如政治意义。在国有股份退出的时候,施正荣的出价实际并不高,而对当时持股数几乎和施正荣齐平,有望掌控尚德的国联集团,也不过只是比其他股东高了两倍。

“政府风险投资,进是支持,退更是支持”,当时的无锡市领导是这样解释国联的退出,只不过从结果看,政府对尚德的支持,成本或许有些高。

国联集团虽然短暂地退场了,但不久,他将以“白衣骑士”的身份回到尚德。

无锡尚德在2005年上市,2008年,公司股价一度接近90美元。

不过从实际经营上看,长成巨人的尚德却在上市后不断摔跤。

技术出生的施正荣或许在企业经营上并不老道。离了李延人的尚德电力在上市后发生了两件动摇根基的事:

一是在2006年,在400多美元高价的多晶硅价格下,施正荣与美国硅料企业MEMC签订了长达10年的长协合同,约定尚德以80-100美元/公斤的价格进行硅料采购。

这事结果后面大家都知道,2008年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已跌至40美元/吨,尚德电力最终割肉断腕以2.12亿美元违约金解除了合同。2011年全年,尚德亏损10.07亿美元。

其二,2007年,在单、多晶硅电池效率均已达到20%以上而非晶硅薄膜电池实验室稳定效率仅为13%之际,无锡尚德宣布斥资3亿美元建设400MW薄膜电池线。

2009年,尚德成都碲化镉电池项目关闭,后一年,上海薄膜电池工厂再次关闭。

除去公司决策方面的不断失误外,施正荣广受诟病的还是在尚德上市后,无条件向自己的私人产业亚洲硅业输血的事。2007年,成立不到一个月的亚洲硅业获得了尚德长达16年的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并在此后两年里,陆续提供了超7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然而此间,亚洲硅业却未曾向尚德供过半分硅料。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尚德电力上市之后的6年时间里,施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纳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012年,欧美掀起“双反”浪潮,仅当年无锡尚德美国上市公司尚德电力市值蒸发超60%。7月,尚德再次因德国证券欺诈案损失5.6亿欧元。

接连打击下,2013年3月,一笔5.41亿美元的可转债成了压垮尚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走到这一步,这个昔日的明星企业彻底被打垮,公司负债率高达80%,国内面临555家债权人催债,金额超170亿,国外面临海外债权人逼迫退市危机。

大乱开始,被逐出尚德但仍握手大量股份的施正荣当起了甩手掌柜,并将压力转给无锡市政府。

2013年,此前退场的无锡国联身披白衣代表政府全盘接手无锡尚德的烂摊子,正式打响尚德保卫战。

03 尚德保卫战

此时的无锡尚德已进入了多方暗战,施正荣当了甩手掌柜,对外表示,无锡市政府将兜底,对内则安抚其已取得海外债权人谅解及支持。

入驻的无锡国联一方面积极协调国内债权人,谋求通过一个对尚德极其有利的重组方案,另一方面,开始着手避免尚德落入海外债权人之手,落得破产的结局。

2013年下半年,手握尚德核心资产的无锡国联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开始筹划无锡尚德重组计划。

2013年11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无锡尚德第二次债权人大会。这次会议,无锡尚德的命运最终落定,本次经重整方确认的债权金额为95亿元,大幅少于第一次会议上确定的174亿元。债权人数增加25位达555位。

在这场无人胜利的战役中,各大银行占了66亿,最后以超7成的损失结束。

而劳心劳力的无锡国联,作为政府的代表,如果没有顺风光电,他将是内定是兜底者。

在顺风光电已派人入驻无锡尚德开始工作之际,抽身而出的无锡国联再次扛起了拯救无锡尚德母公司尚德电力的重担。

此时的海外债权人已不再有耐心,要求尚德电力在美进入强制破产程序,并彻查公司财务及过往交易。

为保住无锡尚德这个在外这个重要的融资平台,无锡国联宣布以1.5亿美元对无锡尚德进行股权投资,并将自身太阳能资产注入尚德,全面支持并保障尚德的顺利重组及运营的恢复。

在无锡尚德的官网上,数字新能源DNE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公司销售区域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500多个合作伙伴,历史累计出货量超 40 GW。”但令人困惑的是,不论是尚德官网还是其母公司顺风光电均未披露尚德真正的产能信息。

若以2013年为节点,那么之前的尚德意气风发,扬名世界;之后的尚德则低调到产能信息都藏着掖着。

2022年,尚德突然在其官网宣布旗下淄博晶优光伏科技3GW(一期)开工,晶优光伏淄博基地怎么突然成为尚德旗下,而出现在开工仪式上的上海道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又跟尚德有何关系?

2022年以后就没有新建产能的尚德又为何频频高调宣传母公司江苏顺风光电的新项目?

顺风光电时代的尚德究竟会走向何方?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