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价崩盘 市值跌破千亿 天合光能107亿扩产计划紧急“自救”
拟以不超过人民币 65 元/股回购部分公司已发行的 A 股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
5月29日晚间,天合光能再次发布扩产公告,拟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107 亿元人民币,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 87 亿元,什邡国有公司出资约 20 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500 亩,项目总建设期为 12 个月,后续天合光能将在项目建设地成立新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及后期运行。
而这,距离上一次天合光能62.8亿扩产单晶硅也不过才三个月。
此外,5月29日深夜,天合光能还发布了股份回购方案。
股价崩盘 扩产来救
就在天合光能发布107亿投资计划前两天,天合光能大股东再次计划减持套现近50亿元。而这次的套现直接带崩了天合光能的股价,并在周一早盘引发连锁反应,海优新材、固德威均跌超7%。东方日升、晶澳科技等跌逾5%。
5月29日光伏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13%,天合光能领跌,而天合光能更是在周一当天股价大幅下跌16.34%,市值跌破千亿元。
股价暴跌套牢一众公募,在股吧一片“哀嚎”声中,作为“故事”的主角,天合光能开始紧急“自救”,于当天深夜抛出百亿扩产计划和股份回购计划。
在股份回购公告中,天合光能拟以不超过人民币 65 元/股回购部分公司已发行的 A 股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
在公告中,天合光能就回购原因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过剩“喧嚣尘上” 扩产从未停下
新能源微报DataBM.com 注意到,近期光伏产能过剩“疑云”愈发浓密。
就在上周,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公开表示,“光伏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此前,Solarwit的创始人张治雨也曾表示,预计2023年6月当月有效硅料产出量将突破15万吨,需要全球每年有810GW的组件需求才能消化如此规模的硅料产能,2023年下半年,要排队释放70万吨(可满足315GW组件)硅料产能。
光伏产能过剩似乎就已经迫在眼前。
然而,在全行业逐渐接受光伏过剩的当下,天合能源却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进入2023年以后,不断加强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扩产脚步加速迈进中。
今年1月28日,天合光能电池三期在宿迁全面竣工投产,TOPCon电池年可达到10GW的生产规模。截至项目投产当天,天合在宿迁的投资已高达220亿,覆盖硅片、电池、组件三大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可实现年产硅片20GW、电池20GW、组件12GW产能,2022年实现开票销售313亿元,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400亿元。
随后2月,天合光能又抛出80亿融资计划,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总额88.65亿人民币,其中62.8亿将用于年产35GW拉直单晶项目建设。
4月19日,公司又在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50亿元的年产10GW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并于三天后发布公告,计划筹划控股子公司江苏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分拆上市。
月底又再次发布了欲分拆上市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富家)增资扩股的公告。
上市计划尚未结束,5月,天合光能再次加码江苏。在19日,与扬州经开区签订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大功率组件项目;23日,又与亭湖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10GW Topcon电池、10GW组件项目投资协议,与东台市签订10GW Topcon电池、10GW组件项目投资协议。
根据规划,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将拥有10万吨工业硅、5万吨多晶硅、20GW硅片、55GW电池、70GW组件产能。届时,公司垂直一体化布局将初步建成,并构成企业护城河。
延伸产业链 加码储能、BIPV
在加速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同时,天合光能也早早开始将产业链延伸至储能、海上光伏项目、BIPV等领域。
2022 年,天河光能在储能领域实现巨大突破,国内出货量超过 1.5GWh,全球出货量近 2GWh,并成功交付国内单体 800 兆瓦时储能项目,实现中国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后续公司合资项目 10GWh 电芯生产线及 2GWh 模组生产线也正逐步建设达产中。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强调,为实现能源变革,“四个关键”至关重要,要构建光伏、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一体化。
而天合光能正在以其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来源:新能源微报 DataBM.com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