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到美国去!隆基、晶澳、晶科、天合…中国光伏巨头争相在美建厂!
光伏组件5巨头齐聚美国,也许是当下开拓美国市场的最佳选择,但道阻且长……......
9月11日,天合光能发布声明称,将投资超2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尔默建造太阳能光伏生产厂。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00万平方英尺,年产约5GW光伏组件,多晶硅原料将采购自美国和欧洲,预计2024年投产。这将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工厂之一。
深入第二大市场 是无奈之举还是紧抓机遇?
早在多年前,天合光能在海外的布局就已从销售端深入延伸至制造端。在越南、泰国均拥有制造基地。
今年8月23日,天合光能越南基地210单晶硅片成功下线。作为天合光能海外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越南晶硅基地即将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拥有单晶硅片产能6.5GW,此外还拥有电池片4GW和组件5GW。
此外,天合光能泰国基地拥有1GW电池片和组件产能。
截至2023年6月底,天合光能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50GW,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此时宣布赴美建厂,既是天合光能迫于无奈之举,也是紧抓美国市场机遇期的选择。
今年8月18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太阳能和组件对4国8家光伏企业进行了规避调查,而天合光能(越南)公司被认为存在规避行为。
虽然在反规避调查最终裁决结果尘埃落定之后,天合光能很快就通过媒体回应了此调查结果对于公司没有影响,因为天合越南6.5GW的210单晶硅片产能已投产,满足对美国出口所需。
但从天合光能的2022年年报可见美国市场对其业绩的重要性。2022年,美国已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市场,营收高达53.9亿元,仅次于欧洲。其销售毛利率也高达15.67%。
天合光能2022年组件产品境外销售情况
双反调查结果短期看并“伤”不到天合光能,但是在地缘政治的长期影响,以及同行的“内卷”下,若要继续深耕美国市场,继续占领当地市场份额,赴美国本土建厂,或是最佳选择。
“卷”到美国去!中国光伏组件5巨头掀起赴美扩产潮
此次是天合光能首次在美国建设制造工厂,也是继晶澳、晶科、隆基、TCL中环、赛拉弗、浙江昊能光电之后,在第7家赴美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至此,中国光伏组件5巨头已经齐聚美国市场,规划组件产能已超16GW。
资料显示,组件5巨头最早赴美建厂的应是晶科能源。在2018年,晶科能源就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投资建设400 MW组件厂。
但在此之后的几年间,中国光伏企业赴美建厂还较为鲜见,但到了2023年,热度急剧升温。
在今年3月,晶科能源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投资新建年产1 G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投资8137万美元,对原有的工厂进行了升级;
2023年1月10日,晶澳科技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2 GW的光伏组件产能,预计2023年四季投入运营;
两个月后,3月14日隆基绿能也宣布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5 GW光伏组件厂。这一工厂计划今年4月开建,年底投入运营,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厂之一。
6月15日,阿特斯表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建立太阳能光伏组件厂,年产量为5 GW组件。该工厂投资超过2.5亿美元,预计2023年底左右开始生产。
而除了中国企业在奔赴美国建厂的路上,瑞士、韩国、柬埔寨等国家的光伏企业、甚至美国本土企业也在争相在美建厂。
今年的美国市场似乎已经掀起了一轮扩产热潮。
集体赴美 此时不建何时建?
今年5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最终否决了参众两院要求美国政府结束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太阳能产品关税豁免的新法案。这一为期两年的关税暂停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6月。
然而,2024年6月已经不远了。
根据拜登此前表态,暂停征收(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关税两年将提供一个临时“桥梁”……他并不打算在豁免到期后延长豁免。这也就意味着,2024年6月之后,美国将不再对东南亚四国(指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太阳能产品进行关税豁免。届时中国光伏企业的“曲线救光”之路也就行不通了。不仅如此,还很有可能会面临着巨额关税。这也解释了当前光伏企业为何掀起了“赴美建厂”的热潮。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光伏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急剧增长。根据当地协会预计,2023年更将成为美国新增装机规模最大的一年。
而根据此前美国能源部发布的《Solar Futures study》,到 2035 年,脱碳方案需要累计部署的光伏装机为 760-1000GW,满足 37%-42%的电力需求。到 2050 年,累计部署的光伏装机需达到 1050-1570GW,以满足 44%-45%的电力需求。市场需求非常可观。
然而,当前美国本土光伏制造能力非常薄弱,极度依赖进口,尤其依赖中国光伏产品。据了解,美国光伏组件近50%以上都依赖中国进口。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2022年美国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打压中国进口组件产品的同时,给予在美国投资的光伏企业以税收抵免或者生产环节补贴,以发展本土光伏制造业。这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在美国的投资。
综上从长期角度看,中国光伏企业此时赴美投资建厂无疑是当下最优的选择,不仅可以避免关税问题,还可以享受美国当地政策补贴,变相降低了境外市场成本。
然而,赴美建厂并不见得是中国光伏企业一劳永逸的最终解,例如,当地不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环境,高昂的投资及后期运营成本,以及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等。在美开辟新战场的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将面临何种挑战?
阅读余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