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炸船,炸开光伏需求“天花板”?中国光伏或临大考

数字新能源DataBM.com · 2023-12-22 18:13:31

“危”“机”并存!......

红海袭击正在成为全球航运业的噩梦。

11月14日以来,也门胡赛武装针对通过红海曼德海峡的船只频发发动袭击。18日,再度袭击两艘船只后,该组织表示,将“继续阻止所有经红海、阿拉伯海驶往以色列港口的船只”。

近期以来红海商船袭击事件,图源:方正证券

目前,因胡赛物资袭船,马士基、英国石油公司、达飞海运集团、德国赫伯罗特等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已决定暂停红海航线运行。

受此影响,12月21日,A股光伏、能源板块全线大涨。

亚欧快线,被扼住的光伏出口动脉

2023年1-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欧洲依旧是中国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约占出口额的52.9%。其中,仅荷兰市场就占到24.6%。

目前,中国产品经由海运发往欧洲主要有三条路线,分别为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北极航线。苏伊士航线是经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至地中海后北上进入欧洲大陆的快线;好望角航线需从非洲好望角绕行,比苏伊士航线多花7-11天时间;北极航道仅能在夏季使用。

正常情况下,从中国出发前往欧洲的货船一般经由苏伊士航线抵达欧洲,然后由好望角航线返回。从地理位置上看,胡赛武装挟持的红海曼德海峡宽约20英里,是苏伊士航线在红海段的入口。

苏伊士航线及好望角绕道航线大致简图,仅做示意

据 Glarksons 统计,全球集装箱过境苏伊士运河箱运量占整体比例约15%。2022 年,从苏伊士运河双向通航的货物(载重吨口径)中,集装箱货占到全球海运量的45%,苏伊士运河正常情况下为欧线必经之路。

而作为中国外贸出口“新三样”的光伏产品正是通过集装箱货运并重度依赖红海曼德海峡这条中欧快线运输。

时隔2年,光伏海运困局将再现?

60%-70%的光伏产能为国际市场服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海运运费及畅通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海外项目的盈亏。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海运集装箱价格大幅上涨,“一仓难求”“堵港”等现象引发全球光伏供应链危机。

据当时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透露,2022年隆基仅海运集装箱物流预算就达到四十到五十亿人民币之多;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也将预算提升至5亿。

根据此前行业机构测算,在组件成本中,运输费用大概占到4%左右,但这个比例弹性较大,受海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2022年年初曾上升至15%-18%,超过多数辅材成本占比。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前往地中海、欧洲、中东三地的海运费用均有大幅上涨。以中东、欧洲为例,一个40英尺的高柜已经上涨大概600美元,目前运价在2400美元到2500美元左右,去地东线(地中海东部)的海法港更贵,大概已经接近6000美元,跟以前比大概翻了一倍。后续如果红海局势没有持续改变,1月份价格肯定会继续上浮。

成本上的压力还只是一方面,目前多数航运公司都选择绕行好望角,初步测算,与此前苏伊士航线相比预计航程增加40%,欧洲航线平均单次航程会增加10天左右,地中海方向的航程则会增加17天左右。

Freightos 称,当前通过红海的船只数量在一周内下降了40%以上。而这将直接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项目交付。

红海危机,光伏市场“好”“坏”难料

红海危机对光伏行业将造成哪些影响?从当前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刺激欧洲能源快转型。苏伊士航道不仅为中欧重要海运路线,同时也是欧洲石油、柴油、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主要进口路线,据全球货运预订平台 Freightos Group 的数据,全球每天超过 100 万桶原油通过苏伊士运河。

受胡赛武装封锁红海入口影响,周一隔夜市场上,WTI 油价盘中一度大涨4%,突破74美元/桶,创两周新高。欧洲 TTF 基准天然气合约也在周一飙涨13%。

欧洲能源危机时隔两年再现苗头。

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光伏及户储市场迎来大爆发。

2022年3月,欧盟紧急出台REPowerEU 计划,宣布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安装更多屋顶光伏和储能等措施,以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提高欧盟能源独立性。随即5月再次宣布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份额由40%提升至45%。

受此影响,2022年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67.8%,其中欧洲市场占比高达46%。

(欧洲)许多以“摆脱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为直接目的的顶层设计或尚在酝酿细节、或刚刚开始实施,直接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光大证券指出,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政策步入实施、相关金融工具启动,欧洲光伏市场的表现有望持续超预期。

目前欧洲光伏装机市场处于年末淡季,同时受库存积压影响,短期内市场发生大波动的概率较低。但从中长期看,本次事件再次暴露了全球供应链脆弱的问题,刺激欧洲脆弱的能源神经,或将推动欧洲能源加速独立,为光伏市场打开新的天花板。

二是加速光伏制造本土化。我们要看到,欧洲能源独立的另一方面同样包括摆脱对外国产品依赖的努力

目前,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危机频频出现,仅下半年以来,就有欧盟“碳关税”、巴西取消关税豁免、德国土耳其启动三角贸易调查等。同时在欧盟内部针对是否通过加大进口关税,保护本土光伏制造业的争议一直都在,成为了悬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头上一把将落未落的“达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预计未来海运市场将朝供应链短距化、区域化的新趋势发展,业内人士分析到。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光伏行业也正在走向“供应链短距化、区域化”之路,来到“出海2.0”新阶段。

目前,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协鑫科技等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以天合光能为例,目前天合在印尼、泰国、荷兰、越南、阿联酋等地均有基地投产或在建,基本规划已形成了“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海外生产闭环。

天合光能董事长指出,中国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中国造、全球卖”到“全球造、全球卖”的转变。

是“危”也是“机”,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危”中抓“机”已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化成功与否的重要能力。

阅读余下全文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