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剩、消纳、出海…高纪凡、钟宝申、施正荣、陆川…大佬提新意
当前产业链价格已经降底部, 不能再降了。......
12月14日-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宿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江苏宿迁隆重举行。在15日的主题论坛上,与会者围绕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国际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各抒己见。
01 行业机遇与挑战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在产量及出口等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不断朝着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奋进,但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要保证未来的新增装机量能持续保持增长,最关键的就是“新增的装机量发的电要能够被使用,而不是被弃掉”,他指出,构建广义的风光储协同体系才是关键,电力系统的改革必须率先进行。
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也表示,当前产业链价格已经降底部,再降下去不仅对企业是个挑战,同时也无法为目前的电力系统带来新的增益。
他指出,目前的行业瓶颈不在产品制造行业,而受限于电力系统,应加快电力系统的底层设计,推动智能电网的构建。
交流中,正泰新能董事长陆川表示 ,要想到2030年实现装机量三倍的目标,这是一个体系性的建设目标,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出力,特别是国家不同政府主管部门系统。目前,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偏差及滞后容易导致各方对目标理解及实现压力的偏差。
在消纳方面,他建议未来在消纳容量方面,各地能给出确定性的规划及信息的及时披露,以避免项目进行到一半出现“堰塞湖”的状况。
同时,在消纳问题的解决上,国内常见以配储的方式解决,没有给更多技术选择性。他希望能探索一种新的消纳模式,可以把关注点放在“电能质量的要求”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提了一个客观的要求以后,企业会有很多创新的方法,用最低成本去实现这个要求,而不是说我现在简单的不给技术的选择,而给你一个统一的要求(配储),我想这个也是使得我们未来发展上面会(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实现我们这样的目标。”
02 关于产能过剩、供需矛盾
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所言,如果说今年有行业热词,一个可能是过剩,另一个可能是降价。
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问题突出,“本质上是一个非市场化资源配置导致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一针见血地表示:一方面,资本市场上的非理性因素助推了资本涌向光伏产业;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带来的热度进一步助推了金融机构的蜂拥而至,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怎么解决?“我觉得需要时间。”
“今年新增的扩产,我们也做了初步的这个调研,从电池到硅片到硅料,但是每一个环节不同,大体上现在新增的一年时间,差不多在400~500个GW,可能硅料更多一些,硅片大概稍微少一点,电池片大概是这个数”,高纪凡指出,目前阶段性产能富余造成价格快速下跌主要有四个原因:1.企业愿意投资。2.地方政府支持企业进行投资。3.资本市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4.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跨界非主业的企业有了一些限制和调整,但金融机构尚处于观望阶段。他呼吁,金融机构要在合理区间内对产业进行支持。但他也特别强调,行业热度应该以一个合理的速度下降,“过热这个情况要让它冷下来,但是不希望发生过冷的情况”。
不过,虽然当前行业面临困境,悲观情绪蔓延,但在施正荣看来,“我总体还是非常乐观”,他指出,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上,光伏行业的未来是确定的。同时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引导行业向理性方向发展,这不过是时间问题。
落后产能必将被淘汰,新技术将被保留,所以对后者,“要能装就装,能装硬装”。
03 中国光伏企业如何走出去?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密集出海,协鑫科技宣布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第一家硅料工厂,天合光能海外供应链布局构建基本落定,而对于这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建厂不仅仅是“换个地方生产”这么简单,那么挑战在哪?又将如何应对?
当前各国产业本土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事实,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陈国光表示,企业想要在完成国际化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企业应该提早介入参与当地的本土化进程,建立与当地的良性对话协商机制,讨论出一个满足当地化制造要求的方案,避免当地政府因缺乏了解而突然采取激进措施,而这这于双方都没有好处。
二在文化问题上,企业人才的国化也是需要关注点的重点,国际化人才与本土化人才在人力成本及授权等各个方面均有差异,需要企业做出很大投入。
三是国外政策的不持续性风险很大,这不仅要考虑政府换届之际,政策是否能持续;还要考虑一些地区针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平待遇等。
针对目前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国际化”路径——出口,阿特斯总裁庄岩认为,这种方式对全球本土化程度的帮助并不高,且对品牌的全球化助益也是较小的。同时,“在地缘政治的挑战之下很脆弱,在经济规律的变化之下,它也很难做到长期的持续”。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挑战还有一方面是我们中国企业会用中国的思维去想当地的事情”,陆川表示,成熟的本土化是要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事风格去处理事情,不然很容易因为认识和理念认知上的差异,造成工作的不合规。“这是一个不停研究、磨合、创新的过程。”
04 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何方发力?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认为,高质量发展除了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大投入研发外,“企业还要聚焦生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也不建议太过度的这个垂直一体化”,他指出,每家企业的在每个环节的擅长程度不同,所以各自将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然后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把整个行业做得更好。
施正荣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独特化的特点,今天这种每瓦1元以下的低价就是剧烈同质化情景下导致的。
至于未来,庄岩建议,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ESG能力及全球化投资能力,这三方面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阅读余下全文
